清末民國初年,馬姓居民遷居到此,在莊子周圩修建了圩壕,故名馬圩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屬于唐南公社馬圩大隊,1984年2月屬于唐南鄉馬圩村,2004年5月區劃調整撤鄉并鎮,將馬圩劃到任橋鎮。馬圩村位于固鎮縣城西部10公里, S101省道穿村而過,全村620戶,總人口2763人,耕地面積6352畝。該村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4名。外出務工680人左右。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4300元左右.……。 |
因馬姓居民在此居住,建有圩溝,又故得名。1945年此地叫馬圩子,1949年后土改時改為馬圩大隊,后期在公社改成鎮政府后,改稱馬圩村。建國初期時屬白廟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躍進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隊均劃小,屬白馬公社,1969年撤區并社時屬吳集公社,1972年恢復區委建制分設區,屬白廟公社,1983年設馬圩村村民委員會,人民公社體制改革,政社分開,屬白廟鄉,1992年撤區并鄉時屬馮井鄉(2……。 |
解放前,馬圩村有馬圩自然莊以馬姓居多,建村委會時以馬圩村得名,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為屬江口區,1958年因地域面積大,成馬圩公社,時就有馬圩村,1961年改屬江口區,馬圩公社馬圩村,直到1993年撤區并鄉2007年村級調整后江口區分解形成現在的江口鎮馬圩村,由馬圩村、兩洋村合并為現在的馬圩村。一直沿用至今。馬圩村位于江口鎮北部,與江北村相連,許橋集貫穿其中,全村人口6879人,18個自然莊,1……。 |
馬圩村位于老廟鎮東北方,現轄14個自然莊,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06人,黨員75人。馬圩村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民風純樸、資源豐富、人杰地靈。千畝西蘭花基地勾畫出綠色的海洋,徽派的新農村建設熠熠生輝。 村“兩委”班子團結,戰斗力強,以學習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加快推進西蘭花、白蓮藕種植基地建設,扶植壯大西蘭花、白蓮藕兩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一村兩品”工程建設,使人民群眾得到……。 |
馬圩村位于鎮政府西面,東與馬街居委會相接,西與徐灣村相鄰,南與河南省隔洪河相望,北與段郢鄉隔洪河分洪道相望。7個自然村,588戶,2696人,2096畝耕地,是方集鎮人口最少的村。馬圩村風景優美、交通便利境內有大量洪河分洪舊道的遺留水面被用來發展水面養殖產業,實為休閑、投資熱土。……。 |
馬圩村概況馬圩村位于淝南鄉政府西部,渦河北岸,西鄰曹溝村,北邊是姚圩村,東邊毗鄰雙溝村,一條村級公路貫穿全村。馬圩村有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分別是陳東、陳西、沈家、馬西、馬東、付西、付東、宋圩、團結。耕地面積3278畝;全村有人口2450人;黨員52人;馬圩村設黨支部,下設5個黨小組,分別是陳西黨小組,組長陳東連,成員9人;陳東黨小組,組長陳紀洪,成員9人;馬西黨小組,組長馬本清,成員11人;……。 |
馬圩村位于蒙城縣東部與懷遠交接,面積12000畝,人口4160人,15個村民組,1200戶,兩個養殖場,商業網點分布全村。全村經過廣大群眾共同努力,形成村各項工作民主化,法制化,規模化的文明和諧的良好局面,連續榮獲縣先進單位和鄉先進單位和鄉綜合評比三等獎。……。 |
因馬姓居民聚居于此,圩可作為自然村莊的名稱,得名馬圩,又因村委會駐地于此,故得名。1958年9月屬東方紅人民公社,馬圩大隊屬之;1971年屬樓店公社,馬圩大隊屬之;1982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置樓店鄉,改置馬圩村;1992年撤區并鄉,隨樓店鄉并入武店鎮;次年又隨樓店鄉劃出;2001年復隨樓店鄉并入武店鎮,馬圩村隸屬至今。馬圩村位于武店鎮南8公里處,人口1440人,耕地面積1765畝,8個村民組,……。 |
據說此地域是“太平軍”放馬的牧場,名為馬場地;1949年后為“馬圩鄉友誼社”,后更名為“馬圩鄉勝利社”;1960年改為“馬圩鄉永城大隊”,1963年以后劃為“湯溝人民公社福利大隊”和“三汊河鄉永城大隊”;2005年鄉鎮合并,兩村并為一村,取名為“馬圩村村民委員會”,故而得名馬圩村。1949年屬三汊河公社永城大隊和湯溝公社福利大隊,1992年2月撤區并鄉改為三汊河鄉永城村和湯溝鄉福利村;2005年撤……。 |
馬圩村,總戶數905戶,總人口3675人,轄大馬圩、小潘家、小馬圩孜、小楊家、小邵家5個自然莊,6個村民組,總耕地面積378公頃。全村干群、黨群關系融洽。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多年來,始終堅持種植、養殖相結合,推行產業結構調整和雙培雙帶工作相結合,以此帶動招商引資、計劃生育、農田水利等各項工作同步推進。……。 |
馬墟村位于馬坪鎮東北部,馬坪溪之濱,北隔大坪嶺、陳倉嶺與龍海市白水鎮郊邊村交界,南鄰后康村,東鄰仙都村,西與赤嶺鄉楊美村交界。是本鎮最大的行政村,農貿市場所在地,也是全鎮交通樞紐,郵政、電訊、信用社等單位大樓建于此。十字街心立奔馬雕塑,象征著馬坪鎮在改革大潮中,將奮力拼博,勇往直前,創造更大的業績。經濟狀況馬墟地處丘陵地帶,山地大部分已開發成果山,主要種植龍眼、荔枝、李等水果,年產量約1500噸。……。 |
馬圩村委會地處圩鎮,總人口3680人,共875戶,下轄35個村民小組。現職村干部5人,全村有黨員57人。全村耕地總面積2908畝,林地面積18400畝。貢柑、沙糖桔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去年水果產量1500多萬斤,產值3000多萬元,人均增收近2500元。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7417元,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20萬元。是馬圩鎮人口最多,經濟基礎最好的村委會。……。 |
因該地為馬氏族人聚居地而得名。1958年成立馬圩大隊,1983年成立馬圩村,成立馬圩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馬圩村:位于前進鎮東南4公里處。……。 |
因村周圍修有圩子,以馬姓居多,故名。解放初為馬圩村;1962年為馬圩大隊;1983年改為馬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馬圩村:位于班莊鎮東北1公里處。……。 |
因馬姓居此筑圩,故名。1949年屬潼陽縣隴山區山湖鄉。1949年劃歸沭陽縣山湖鄉。1955年劃歸東海縣大放鄉。1958年公社化時,設立馬圩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改為馬圩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馬圩村:位于安峰鎮東南4公里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馬圩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所屬鄉名不變。1958年冬為馬圩公社馬圩大隊。1971年屬馬圩公社馬圩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為馬圩鄉村民委員會。1985年撤鄉建鎮為馬圩鎮馬圩村民委員會,至今。馬圩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