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村邊有條馬幫路,故而得名馬路。1949年屬碧溪區;1966年墨江縣調整行政區劃,稱碧溪公社馬路生產大隊;1984年4月改稱碧溪區馬路彝族鄉;1988年改稱碧溪鄉馬路村;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改稱碧溪鄉馬路村民委員會;2005年碧溪鄉撤鄉并鎮,改稱聯珠鎮馬路村民委員會至今。馬路村……。 |
建鄉時,依據上馬路、下馬路等地名命名,得名馬路。1952年建鄉,命名馬路鄉;1958年稱馬路管理區;1962年稱馬路公社;1969年稱馬路大隊;1984年稱馬路鄉;1988年稱馬路行政村;2002年屬佛灘鄉稱馬路村民委員會,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馬路村……。 |
解放前有一條通往貴州省威寧縣的馱馬路,故名。1970年成立馬路大隊屬馬路公社轄。1984年撤馬路大隊設立馬路鄉,屬馬路區轄。1987年8月1撤馬路鄉設立馬路村公所,屬馬路鄉轄。2000年6月成立馬路村民委員會至今。馬路村……。 |
因原為馱馬來往的要道,得名馬路。1959年命名照壁管理區;1966年更名馬路大隊;1984年更名馬路鄉;1988年更名馬路行政村;2000年更名馬路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馬路村……。 |
從前,馬路附近原云村(現已淹入新安江水庫)的吳姓中武舉,此地有塊百頃草,是武舉跑馬練武之地,故名。1988年為青溪鄉,從里三村委會分出,另立村委會;1992年前為青溪鄉;1992年5月屬千島湖鎮馬路村;2007年行政村規模調整,余嶺村、荷家源村和馬路村合并為馬路村。馬路村……。 |
青溪新城馬路村位于縣城千島湖鎮的東南部,距縣城3公里,交通便利,依山臨湖,環境優美,區位優勢明顯。走進馬路村,整潔寬敞的通村大道與外相連,新房林立,綠樹成蔭,讓人感覺走進花園住宅小區。面對這樣的美景,你很難想象過去的馬路村可是連一條馬路都沒有的村莊,出門都得靠船,經濟落后,村里房屋破破爛爛。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以及馬路村自身的努力,經濟快速發展,村莊面貌發生了巨變。現在的馬路村“路變寬了,水變清了,房……。 |
馬路村位于濱海鎮南部,耕地面積998畝。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408人,485戶,外來人口250人。村兩委成員7人,黨員34人,村民代表40人。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村立足實際,因地制宜,以村莊規劃為龍頭,以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生活條件為重點,從治理“臟、亂、差”入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開展實施以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等為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