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嘶 村 概 況 北中鎮馬嘶村位于皖鄂兩省交界,與太英岳三縣接壤的太湖縣西北邊陲,是原望天鄉政府所在地,距合武高速僅5公里,交通便捷,位置優越。全村8個村民小組,421戶,1518人,耕地面積753畝,山場面積9960畝,水面積50畝,總面積9.2平方公里! ”敬鍤夂驕嘏瘽駶,地形屬山間盆地,資源物產,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村部坐落在自古繁華,歷史悠久,店鋪林立,商賈云集的馬嘶鋪。狀元趙文楷把她……。 |
馬嘶村位于余坊鄉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4公里,屬革命老區村,全村轄5個自然村(吳元、神仙凹、馬嘶坑、王家地、石窠),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3戶771人,擁有耕地面積1333畝、林地面積16000畝(其中毛竹山6000畝),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毛竹。鄉規模企業竹制品深加工企業鑫源竹業炭素有限責任公司于2012年新建投產,帶動周邊鄉鎮、村農戶竹業創收。當地盛產香菇、梨茹、紅茹、筍干。2010年實施村部規……。 |
1949年9月屬二區上沙鄉,1951年12月屬二區馬嘶鄉,1957年12月屬沙逕鄉馬嘶村,1958年10月屬龍華公社馬嘶大隊,1961年成立香溪公社馬嘶大隊,1981年稱沙逕公社馬嘶大隊,1984年3月稱馬嘶鄉,1987年1月稱馬嘶村民委員會,1989年10月稱馬嘶管理區,1999年4月改稱現名至今。馬嘶村……。 |
說有一位將軍剛剛去世,始祖陳子貴帶兒子陳墩實騎在馬上云游,驟然馬頭向北渡東江而奔跑,走到東莞與博羅交界處停下不走,忽然四蹄飛起,大嘶叫一起,表示要定居于此,故名。新中國成立前,馬嘶鄉隸屬東莞縣文順鄉(現石龍)。1949-1957年,隸屬東莞縣第七區(企石區)。1958年隸屬于東莞縣企石公社上南大鄉。1959年3月隸屬博羅縣園洲人民公社。1961年,馬嘶村與赤崗村合并,稱“赤馬鄉”,后改稱“馬嘶大隊……。 |
【馬嘶】 Mǎsī又名馬嘶坪。昔境內六房里地平草多,有富人在此養馬、學騎術,常人呼馬嘶,故名。村委會駐馬嘶坪,轄新屋里、頭院、四房里、樓子上、馬嘶坪、灣里、巴爾干、壩頭劉家、六房里、下水田、長塘沖、塘屋嶺、金堂山13個村民組?偯娣e1.4平方公里,耕地48.5公頃,208戶,685人。……。 |
馬嘶村位于新橋鎮東北,東接張家港市楊舍鎮,南與六保村接壤,西隔蔡港河與何巷村和華市鎮大河村相鄰,北靠蘇市村。境內華塘河橫貫東西,陶新路、新楊路南北貫穿。2002年新橋鎮區規劃調整時,馬嘶村、周江村合并為現在的馬嘶村。目前全村總面積3.2平方公里,有馬嘶橋、嚴郁莊、南何家橋、北何家橋、東戴巷、西戴巷、趙家圩、王家、大巷上、楊園圩、周江巷、三家村、岳莊、陶東莊、青龍頭等11個自然村、22個村民小組、8……。 |
馬嘶村位于金輪鎮西北面,距廣漢20公里,北臨什邡市禾豐鎮,西臨什邡洄蘭鎮,距什邡市僅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18個村民小組,農戶1031戶,總人口2880人,其中黨員94人,勞動力1945人,自然院落60個,耕地面積2576畝,人均耕地0.885畝,幅員面積3.23平方公里。 馬嘶村的由來:相傳清代乾隆年間,乾隆微服私訪民間,途徑民間一座寺廟,因馬受餓疲憊揚起前蹄,拉長嘶叫,遂給寺廟取……。 |
名稱原從馬嘶灣開始,馬嘶灣大人家養馬造馬棚,馬叫起來發出“嘶”的聲音,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取名馬嘶村。20世紀80年代初屬于馬腰公社馬嘶村生產隊,1984年隊改村,設立馬嘶村。2002年馬嘶與伏家巷合并。2020年湖州市南潯區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南潯鎮管轄范圍,增設東遷街道,屬東遷街道。馬嘶村:位于南潯經濟開發區西部,與北面戴家橋村、南面庠上村交界,南北中心“寶馬線”,318國道復線穿境而過,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