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簡介 我村地處休寧縣城南,是海陽鎮政府所在地。現轄7個村民小組,農戶540余戶,人口1450人,全村有土地存量350余畝,人均不足0.3畝。由于我村人多地少,多數村民主要從事第二、三產業,是一個亦農亦工的行政村。據統計,2006年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760余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180.88元,名列全鎮乃至全縣先進村行列,實現了小康社會的目標。……。 |
南街村該村是舊日房山城南部的一部分,主街北起十字街口(街心花壇),南至南順城街,瀝青路面,以其所處房山城的方位得名南街。村民均為漢族。位于房山區中部,東為東街,南與南關相鄰,西與西街毗連,地處大房山東麓丘陵與平原交接部。1983年設立村民委員會。產玉米、小麥、白薯、花生、高粱、小豆、谷子。原南城墻東南角有座魁星樓,1958年拆除。1939年、1954年均發生一次大水災,1943……。 |
南街村是老區革命基點村。是土地革命時期,連羅革命領導者楊而菖的故鄉。該村2008年57個姓,人口2817人。楊、林姓1654人,占60%。村中建于梁大通元年(527年)凈安寺是全縣佛教最早建造寺院。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村中以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為基礎,面向全國各地發展建筑、工商等企業。規模較大有上海和潤置業有限公司駐河南商丘開發公司、貴州世紀工程公司等。該村是透堡鎮商業區,建有綜合市場一座,……。 |
解放前屬枝陽鎮一、二保轄,1951年屬枝陽區南街、東街鄉轄,1957年為城關鎮和平高級社,1958年為先鋒公社一大隊,后為城關公社和平大隊,1968年改為南街大隊,1970年改為東風大隊,1983年實行體制改革,成立人民政府,原東風大隊改為南街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南街村……。 |
因地處縣城南面,且設有集市,故名。1949年初期命名為南街大隊;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1984年屬城關鎮;2003年屬大像山鎮南街村民委員會至今。南街村……。 |
因地處南面的街上,故名。1952年屬磐安鄉;1958年屬磐安公社;1983年復改鄉,屬磐安鄉;1984年屬磐安鎮;2003年撤鄉并鎮,屬磐安鎮上南街村民委員會至今。南街村……。 |
因地處龍山鎮城區街道南部,故名。1949年前屬秦安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南街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南街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南街村……。 |
因處于早勝鎮南面,故名。中華民國時期,屬早勝鎮第七保(二里半、姜家莊、南莊)、第八保(南新城、老城)和第九保(南街商人巷、柿子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寧縣第九區(早勝)第三鄉(早勝);1958年成立南街大隊,屬早勝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時,更名為南街村,屬早勝鄉;1985年撤鄉建鎮,屬早勝鎮。南街村……。 |
位于早期的縣衙門南側。解放前屬為福津鎮所轄,建政時為城關區城關鄉,一九五六年初東街、瓦廠建和豐高級社。一九五八年劃為城關公社南街大隊,1983年恢復鄉級建制,命名南街村委會至今。南街村……。 |
地處臨洮縣城南部,村委會駐縣城南大街,故名。1958年為城關公社南關大隊,1961年改為南街大隊,文革后為城關公社光明大隊,1983年為建寧鄉南街大隊,1992年為洮陽鎮南街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南街村……。 |
南街村位于青巖鎮的南端。全村由三個自然村寨組成,其中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古鎮內。現有總人口1684人,少數名族約占30%。全鎮農業經濟以蔬菜種植為主,其中耕地面積和專業菜地611.05畝。坡地約1000畝。并且,憑借古鎮旅游經濟的地緣優勢,本村的餐飲旅居等服務產業也為全村帶來巨大的副業發展空間。在該村的南面,經專家實地勘查,發現藏有豐富的地下溫泉。全村尚有已被承包的農場和沙場各一個,村委會辦公樓一棟……。 |
內丘縣內丘鎮南街村,位于縣城勝利東路,占地1.4平方公里,290戶,1106口人,無耕地,黨員45名,村兩委7人。 ……。 |
南街村位于邱縣縣城南10公里處,是邱縣老縣城舊址,目前是邱城鎮城區內,全村人口共有1407人,全村黨員共有45人,“兩委”干部6人,全村耕地共有2680余畝,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苗木和果樹為主。 ……。 |
南街位于(吳橋縣縣城西南部,104國道以西,南立交橋以南,與縣城毗鄰),面積為(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714)人,流動人口(236)人。現有黨員(72)人,街、村黨支部、村委會“兩委”班子(6)人。……。 |
南街村是河北省邯鄲市邱縣新馬頭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13043010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