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平安快樂之寓意得名平樂。1956年設為平樂聯社,1984年更名為平樂村,設立村民委員會,2001年縣政府撤銷原平樂村、民安村合并設立平樂村,此名沿用至今。平樂村……。 |
以境內古建筑“平樂宮”而得名。民國初期,沿襲清制,武威縣的行政管理區按水系劃分為六個渠,即黃渠(黃羊河水系)、大渠(雜木河上游)、雜渠(雜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懷渠(西營河上游)、永渠(西營河下游)。民國24年(1935),將六個行政管理區劃分為2個鎮、12個鄉,屬雙城鄉四保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雙城區九墩鄉二行政村。1953年屬雙城區平樂鄉。1956年撤區并鄉屬九墩鄉。1958年人……。 |
平樂村是廣西百色市右江區龍川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51002103205。 |
平樂村位于良慶區政府駐地以南9公里處,全村1487戶,7582人,共有梁屋、龔屋、那浪、壇花、平聯、新壇等6個自然村,有48個生產隊,全村有中共黨員43人;全村面積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15.44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58畝),其中水田1800畝(人均占有水田面積0.24畝),旱地2600畝(人均占有旱地面積0.34畝),林地6700畝(人均占有林地面積0.88畝)!。 |
平樂村是廣西玉林市陸川縣平樂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50922105201。 |
平樂村【pínɡlècūn】廣平鎮轄村,位于鎮政府東方8千米,東接廣東省郁南縣通門鎮荷木村,南與扶達村相連,西鄰端村,北接廣東省郁南縣桂圩鎮知備村。全村面積20.51平方千米,轄大晚、榃盆、分界、米石、大沖、沖企、新村、慶沖、云蘭、那京、孔艮、民富12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750戶,3628人,為漢族聚居地,粵語方言。地名代碼BD600421102212601,行政區域代碼4504211022……。 |
平樂村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洛香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22633102222。 |
平樂位于貴州省苗嶺山麓的巴拉河畔,距凱里市區25公里,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300戶,1500人,黨員21人,苗族人口占98%;耕地面積364畝,林地面積2010畝,森林覆蓋率為68.3%。平樂村氣候宜人,自然風光旖旎,民族風情濃郁。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種養殖業為主。村兩委自一九九八年至二0一一年14年中,曾被三棵樹鎮黨委,鎮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和先進黨支部共18次,2009年被凱里市委被先進黨組織的……。 |
平樂村是黑龍江哈爾濱市平房區平新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3,為特殊區域。區劃代碼為230108007201。 |
平樂村是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油麻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1023115204。 |
平樂村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中村瑤族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430225209225。 |
始建于元末明初。據《陳氏家譜》記載,陳氏從安徽鳳陽府遷大通平路堡清水溝門居住,村因住在此溝口上,故稱為溝門。1958年以平樂鄉之名更名為平樂村沿用至今。平樂村解放后屬大通平樂鄉溝門行政村;1955年2月清水鄉從互助劃歸大通后與平樂鄉合并,改叫清平鄉溝門行政村;1958年與景陽公社合并;1961年又從景陽公社劃出后,為清平公社平樂大隊;1966年與黃家寨公社合并,稱黃家寨公社平樂大隊;1981年從黃……。 |
為雅化名。民間傳說當地曾落過鳳凰,來過麒麟。據考,其名稱來歷,或取義于漢東方朔七諫之一《平樂觀賦》:鳳凰來集,麒麟在郊,甘露既降,朱草萌芽。象征太平盛世,取名平樂。1918年,屬二區。1953年,建紅星初級農業合作社,屬義門鄉。1956年,成立紅星高級農業合作社,屬營里(后改北董鄉)。1958年,屬東風人民公社。1959年,屬北董公社吉莊管理區轄。1961年,設平樂大隊。1984年,改稱平樂村民委……。 |
2020年渠平村、永樂村合并,新村取“平”、“樂”二字得名平樂,故名。1953年達縣地區管轄,西興區佛樓公社五大隊,1983年更名為永樂村,屬佛樓鄉管轄,2004年佛樓鄉改佛樓鎮,將11個生產社調整為現永樂村11個村民小組,2020年行政區劃調整將渠平村、永樂村合并,設立平樂村。悅平村……。 |
此處地處平壩,土質肥沃,物產豐富,人民生活安樂,故名。在1955年建立初級農業合作社時叫五一村,1958年在“五一”勞動節這天舉行村民大會,所以叫五一大隊。在1983年改為平樂村,其理由是中保場鎮是文化比較集中為樂,全村地形平坦故叫平樂村,在三村合一的時候平樂較大,以文化為中心叫平樂村至,2007年3月27日合村并組,新華村、李村、平樂村合并為平樂村,2020年5月14日合村并組,茨秋村、平樂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