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屬永安里;清代屬四都;民國屬下永安鄉;1950年后,屬廈鋪區廈鋪鄉,分設橋口、大耒山二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廈鋪人民公社廈鋪管理區,改設為橋口生產大隊和大耒山生產隊;1962年設區建公社,屬廈鋪區廈鋪公社;1975年撤區并公社,屬廈鋪公社,橋口生產大隊更名為聯新生產大隊;1984年恢復區、鄉鎮制,屬廈鋪區廈鋪鎮,復設橋口、大耒山二村;1987年撤區設鄉鎮,屬廈鋪鎮;1999年撤鄉并鎮時……。 |
原土橋村與吉口村合并,兩村各取一字,得名橋口村!皹颉,此處指原土橋村;“口”,此處指原吉口村。2021年8月,由原土橋村與吉口村合并組建,村委會設在原土橋村,屬義堂鎮管轄。土橋村:位于義堂鎮北部,轄8個村民小組,戶數267戶,總人數871人,耕地面積762畝!。 |
【橋口】 Qiáokǒu境內小河口有座木橋連接盧家洲,故名。村委會駐橋口,轄橋口、楊廟、沙塘、仁灣、陳巷、盧家、人口塘、井眼8個村民組。總面積1.1平方公里,耕地36.6公頃,234戶,786人。……。 |
橋口村是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飛天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31003110221。 |
以轄區自然村橋口得名。橋口:昔日村前有座破石橋,人稱此村為橋口。1975年從高集生產大隊析出建橋口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橋口村。2001年橋口村與明塘村合并設立橋口村民委員會。橋口村:位于太平鎮以南4公里處!。 |
橋口村位于林梓鎮東首,由原新源村、平劉村、陳樓村、橋口村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東與如東交界,西與蔣殿村交界,北與丁堰鎮交界,南與白蒲交界。林梓鎮橋口村共有4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396戶,總人口4796人,總承包面積5679畝。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849元,全村為全面建成小康村共同努力。在市、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按照黨的-精神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孫玉君同志為首的村委一班人,緊緊依……。 |
該地名自得名沿用至今。1949年前后,屬中和鄉。1958年為橋口大隊,屬白舍公社。1961年屬中和公社。1968年劃入白舍公社中和大隊。1971年恢復本大隊,屬中和公社。1984年由橋口大隊改名為橋口村民委員會,屬中和鄉。2001年11月,隨中和鄉撤并入白舍鎮。橋口村……。 |
1949年后屬蓉江區武功鄉,合作化時屬赤土區武功鄉橋口高級社.1958年屬紅旗公社建橋口大隊.1959年屬蓉江公社,1961年屬蓉江區西華公社.1968年屬西華公社并入華東地區山大隊,1972年從華山大隊分出,1984年改今名屬西華鄉。2003年屬蓉江街道辦事處至今。橋口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沙陂區江家鄉。合作化時由七個初級社合并為滸溪高級社,公社化時為滸溪大隊。1962年分為橋口、滸溪、堎上三個大隊。1964年三個大隊合為橋口大隊,1969年并入江家大隊。1972年分開為橋口大隊,1984年春體制改革改設為橋口村民委員會,得名后沿用至今。橋口村……。 |
橋口村是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老湖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370923106216。 |
橋口村是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木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0481113999。 |
橋口村簡介汶上縣南站鎮橋口村位于南二環路西頭路南,汶金線路東,全村共計六個生產組,耕地830余畝,人口1010人,黨員21人。該村主導產業為種植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該村勞動力農閑時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外出務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3,目前該村有奶牛養殖戶2戶,零售商業戶5戶。2012年底該村人均年收入9886元左右。目前該村主干道已鋪上了水泥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狀況,該村建設了高標準黨員……。 |
橋口村:東岳鎮橋口村位于洪雅縣西南方,距縣城35公里,距鎮政府12公里,與東岳鎮八面村、夾江縣尖峰村、花溪鎮王巖村、孔壩村、興勝村交界,幅員面積9.75平方公里。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455戶,1559人,勞動力1062個;耕地面積987.2畝,林地面積1.1萬畝。201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7442元。林業、竹業、茶葉為全村的主導產業,現有樹林7000畝,竹林4000畝,茶葉1886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