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村是黑龍江牡丹江市東寧市三岔口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231086101206。 |
此村坐落于三個山口交接處,故名。明屬大冶保。清屬大冶里。1912年,沿清建制,后縣設八個區屬第四區。1936年前后,縣劃為三個區署,屬第二區。1948年登封縣解放后,縣劃為八個區,屬第六區。1958年,曾為前進人民公社三岔口大隊,后定名為大冶人民公社三岔口大隊。1961年恢復區建制,屬第五區。1962年撤區恢復公社,為王村人民公社三岔口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王村鄉三岔口村村民委員會。1998……。 |
清道光年間,劉姓建村,因村內有三條道路在此交會,故名三岔口。民國時期屬平氏區七里崗保。1950年屬平氏區七里崗鄉。1955年屬平氏區鄧河中心鄉。1958年稱為三岔口大隊,屬程灣公社。1983年更名三岔口村民委員會,屬程灣鄉。2013年撤鄉建鎮屬程灣鎮至今。三岔口村位于程灣鎮政府西1公里處,東與鄧河村相鄰,西與石頭莊、曹河村接壤,南與岳溝村為界,北與程灣村相望。地處山區,自然面積7.5平方公里。全村……。 |
因區域內有兩條河流交匯,形成三角地帶,故名。民國屬南陽縣。1951年屬南召縣。1958年稱三岔口大隊,屬南河店公社。1984年社改鄉后,更名三岔口村民委員會,屬四棵樹鄉至今。三岔口村……。 |
地處西溝、蛾溝、黃龍廟三條路的岔口處,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屬慶云鄉。清嘉慶元年(1796)屬盈里。1943年屬魯山縣魯西鄉。1949年屬魯山縣中湯鄉。1958年更名為三岔口大隊,屬魯山縣趙村公社。1961年屬魯山縣中湯公社。1983年更名為三岔口村民委員會,屬魯山縣趙村鄉。2014年趙村撤鄉建鎮,屬魯山縣趙村鎮。三岔口村……。 |
三岔口村是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白寨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0183108215。 |
三岔口村 2003年8月,土城鄉三岔口村、碑灣村合并為三岔口村,周邊與車溪村、李家壩村、花栗樹村、三澗溪村、席家埫村、落步埫村交界,規劃中的宜萬鐵路由境內通過,全村土地面積15.7平方公里。2004年底,全村下設6個村民小組,482戶,1516人,540個勞動力,農民人平純收入2920元。主要有蔬菜、糧食、水果、茶葉、桑蠶、生豬等種植、養殖產業。……。 |
三岔口村位于大洪山南麓,楊集鎮西北端,與鐘祥毗鄰,面積12平方公里。人口現狀: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129戶,480人,勞力270人。村級組織:全村現有全村現有黨員23人,其中男黨員19人,女黨員4人;外出打工2人。產業發展:三岔口村共有耕地858畝,其中水田807畝,旱田51畝,人均耕地1.78畝。袋料香菇生產20萬袋,產干菇10萬斤,居民人均純收入6856元。……。 |
三岔口村位于太平鎮西部,東與本鎮堰塘村接壤,西與本鎮祝家村交界,南接本鎮樅陽坡村,北與本縣中營鄉冷竹、夾沙兩村毗鄰。三岔河橫穿全境,境內支河眾多、河叉交錯、溝壑縱橫,整體地形呈北高南低。三岔口村平均海拔1100米,全年無霜期210天,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由于山高坡陡,日照相對較少。三岔口村轄6個村民小組,162戶,573人,農村勞動力378人,支部共有黨員28人,村配備后備干部1人。全村幅員面……。 |
三岔口村是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臺子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11321112201。 |
三岔口村是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燕都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211302011201。 |
三岔口村是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燕北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211302010201。 |
三岔口村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三岔口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150926211201。 |
三岔口村是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將軍堯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50221108233。 |
三岔口村位于姜樓鎮政府駐地西北方,隸屬聯五辦事處。現有人口1213人、327戶,耕地2600余畝,主導產業以種植業、個體經營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