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南村 沙南村西與大路鄉接壤,北隔老濉河與沙灘街相望,交通便利,302省道穿境而過,由原仲莊、大徐等7個自然莊合并而成,現轄21個村民組, 4286人,耕地面積4420畝,村設黨總支部、下轄兩個支部、7個黨小組,現有黨員123名,村兩委干部9人。沙南村農業經濟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收入主要來源于傳統農產品種植、養殖、外出務工收入,2012年人居純收入7100元。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
此地位于清溪場街道南部,平江河畔,是河流沖積而成,田土以沙地為主,得名沙南。2003年合村并組時撤銷由小河橋村和望樂村合并名為沙南村,隸屬清溪場鎮。2021年行政區劃調整隸屬清溪場鎮。該名沿用至今。沙南村……。 |
沙南村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海鷗島最南端,面積11404.7畝,下轄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326人,是石樓鎮最偏遠的、工業空白的村。沙南村距離市區62公里,離石樓鎮城區15公里,三面環海,只有一條海鷗公路與外界連通。沙南村委會根據自身的地理特點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引入了大量的優質水產養殖專業大戶,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經過多年生產發展探索,逐步形成了各種優質水產品養殖以及優良農作物種植的發展模……。 |
據《民國滑縣志》記載,宋代建炎初,宗澤留守東京,調遣王彥率抗金義軍“八字軍”從太行山進取滑州,抗金于黃河口,并就地建成屯營取名“沙店城”,明代改稱為沙店集,簡稱“沙店”。1961年依據地理位置取名沙店南街。1958年建隊,屬滑縣王莊公社稱沙店大隊。1961年分隊并依據地理方位改稱沙店南街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屬滑縣王莊鄉稱沙店南街村民委員會。1999年撤鄉建鎮,屬滑縣王莊鎮稱沙店南街村民委員會……。 |
漢代名韓亭鎮,明清都稱沙窩集,清咸豐八年筑寨,名忠勇寨,1912年復名沙窩集,將“窩”改成沃,后簡稱“沙沃”沿用至今。后按方位分沙北、南村。明屬栗崗保。清屬沙沃社。1911年屬沙閻屯聯保。1944年屬達生縣政府二區。1946年屬沙沃區沙沃小鄉。1958年8月,成立沙沃生產大隊,屬沙沃人民公社。1984年,由沙沃村民委員會析出,成立沙沃南村民委員會,屬沙沃鄉至今。沙南村……。 |
因為在雙沙河以南所以命名為沙南村。古地名沙家店、宋家園、犁頭尖、四總。建國后為河東村、河西村。1958年為花豐公社8大隊。1984年為華豐鄉沙南村。2001年犁豐村并入沙南村,沿用至今。沙南村:位于周店村東北3公里處。……。 |
永隆沙南部,故名。1976年行政區劃為沙南大隊與向華大隊,2001年合并兩村組成海永鄉沙南村。后來名稱未變,一直沿用至今。沙南村:位于永北村北側。……。 |
因位于橫涇集鎮南部,故名。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分屬橫涇鄉、羅蕩鄉。1956年3月屬橫涇鄉。1958年屬橫涇人民公社廟王大隊、水南大隊、龔浜大隊。1981年5月,改為蘆蕩人民公社廟王大隊、水南大隊、龔浜大隊。1983年改為廟王村、水南村、龔浜村。1999年廟王、水南村合并為廟南村。2003年廟南村、龔浜村合并為沙南村。沙南村:緊靠沙家浜鎮街道,由原苗旺、龔浜、水南等村合并而成。東有205復線越境而……。 |
1949年屬涇北區;1955年為涇北公社,沙南大隊;1983年為沙南村民委員會,屬涇北鄉管理;1989年歸園子鄉管理;2003年歸香水鎮管理;2015年修建涇華公路是拆遷。沙南村……。 |
沙南村是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1502101204。 |
沙南村是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沙河站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0923101202。 |
1958年為沙南大隊,1961年歸屬蘇村大隊,隸屬蘇村公社,1984年因駐地沙南村而命名為沙南村民委員會,屬蘇村鄉;2011年,撤銷蘇村鄉,設立蘇村鎮。沙南村……。 |
因本村地處隔壁河灘以南,故而得名。沙南,戈壁、河灘以南之意。1995年成立,沿用至今。沙南村……。 |
沙南村,地處龍灣區海濱街道。全村現有常住人口512來戶,2165人,外來務工人口3700多人。現有農田380畝,其中水田380畝。居民住房以樓房為主,大部分建于80年代,建于1970年以前的住房還有35間,居住人口1100人,上年度糧食物平均畝產450公斤,總產171噸,其中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18噸,農業產值380萬元,人均收入11280元,在全區屬中等水平。交通方便,公路有海濱街公路,通往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