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村位于徘徊鎮人民政府駐地北4公里處,東與午汲鎮峰店村為鄰,南與夏莊村毗鄰,西與石洞鄉百官村接壤,北與石洞鄉河業峧村交界。地勢四面環山,屬丘陵區。相傳建于民國初期,原為夏莊的一個自然村,1960年獨立成行政村。因境內兩山之間有一條小河,該村位于河的上段,故稱上河村。 ……。 |
上河村位于祖山政府東北部,距鎮政府17公里,東臨遼寧省綏中線;南臨海港區駐操營鎮;西北和龍王廟鄉接壤。全村9個村民小組,全村面積21平方公里,340戶,910口人,耕地面積1296畝,山林面積1.4萬畝。全村經濟來源主要靠打工、種植業、養殖業。 ……。 |
上河村位于鄉人民政府駐地東偏南16.5 公里處。耕地1408畝,栗鈣土。96戶,183口人,漢族。因地處黑水溝上游東岸,故名上河。 ……。 |
上河村位于大堡鎮南10公里處。全村現有229戶、46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6417元。 全村總面積13200畝,主導產業為馬鈴薯、玉米、葵花。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村內街道100%為沙石路,無村民健身廣場,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 |
上河村是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周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0421101219。 |
上河村是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廟子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0324108220。 |
因村民委員會位于上河而得名。原分沙古堆、任家門外、陶家莊、康家灣等村,因居北汝河北岸,清末統稱河上。民國以來屢遭洪害,先后向北遷今址,演今名上河。清屬南五莊。1936年屬洗耳鎮(聯保)。1941年屬城關鎮。1951年屬一區。1958年置上河大隊,屬城關公社。1983年改上河村民委員會,屬城關鎮。1986年屬汝州鎮。2002年劃歸洗耳河街道。上河村……。 |
因位于長江支流白河上游,故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屬太和里白河保。1932年屬南區白河里。1941年屬汝川鎮。1949年2月成立農會。1949年冬為上河小鄉,屬嵩南區。1950年7月屬第九區。1951年1月屬廟街中心鄉。1955年春轉為合作社,成立高級社。1956年10月屬車村區。1958年2月成立上河大隊,屬白河鄉。1958年8月屬上游人民公社。1960年2月屬白河人民公社。1961年9月……。 |
上河村處于高丘鎮以北,尖頂山前,屬于1個丘陵地帶,耕地面積373畝,人口596人,8個自然莊,人均只有6分多地,荒坡丘陵地帶。我們上河村在前些年在黨委政府的號召下,努力改造山區人民生產生活面貌,大力發展杜仲產業,使杜仲成為當地人民收入的支柱產業,在這些年中,努力造林植樹,使杜仲形成規模,可是杜仲的價格還不理想,使這種產業造成很大低落,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在黨的富民政策感染下,我們要堅持數年,努力建造……。 |
因位于當地馬蘭河東岸靠上游地區,村東面坡上全是紅色土壤和紅色山石,故名紅石崖,建大隊時為區別紅石崖區域的其他自然村,改名上河東大隊。后沿革為上河。1949年,屬東保鄉。1956年,建立紅崖高級社,屬三屯鄉。1960年,改為上河大隊,屬三屯公社。1984年,更名上河村民委員會,屬三屯鄉。2011年,屬三屯鎮。上河村……。 |
原名郭圪垯,因先祖二兄弟姓郭,從平樂村移居于此,故名郭圪垯,又因二兄弟一個定居村東,另一個定居村西,村中又有一河流穿過,以河為界,河東為上郭圪垯,河西為下郭圪垯。后上郭圪垯改名為上河。上河村……。 |
原名木張河,清乾隆年間更名孟漲河。清末,席姓由橫澗遷此,村處河之上游,故名。1949年屬第五區。1954年屬第五區橫澗鄉。1955年屬店上鄉上河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7年屬南社中心鄉店上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上河大隊,屬吉利公社。1973年屬石莊公社。1983年設立上河村民委員會,屬石莊鄉。2005年屬槐樹鄉。上河村……。 |
因地處逢石河上游,故稱上河。1949年屬濟源縣六區。1955年屬濟源縣王屋區。1958年屬下冶人民公社,名為上河生產大隊。1983年改公社為鄉,屬下冶鄉,名為上河村民委員會。2007年撤鄉建鎮,屬下冶鎮,名為上河村民委員會。上河村……。 |
上河村位于大河鎮政府駐地北部,東與黃莊村相接,西與土門村相連,北與箭桿沖村為鄰,南與淮源鎮交界。上河村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20畝,林地面積1萬余畝。全村有39個自然村,413戶,1532人。上河村板栗面積2000余畝,竹林面積500余畝。上河村地理位置優越,境內自然景點較多,如東有亂石爬,北有磨盤山、玉皇頂,西有大廟嶺,素有八大廟之一的說法。南有老虎洞,象0山,與紅石崖相連,開發潛力巨……。 |
因該地位于淇河支流大牌樓溝內,地勢相對比淇河床高,故名上河。1958年成立上河大隊,屬五里川公社。1961年劃歸瓦窯溝公社。1984年改為上河村民委員會,屬瓦窯溝鄉至今。上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