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東沿祁連山支脈紅山,居住人口多,故名。1949年曾屬柳陰鄉。1958年為紅旗人民公社中下山灣兩個大隊,1962年體制調整后為李橋公社,1965年社改后中下山灣合并稱山灣大隊,劃歸為陳戶公社,1984年更名為陳戶鄉山灣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11月,更名為陳戶鎮山灣村村民委員會。山灣村……。 |
新中國成立前屬古浪縣瑞泉鎮五保,新中國成立后屬古浪縣四區五鄉,1952年屬民權鄉,1955年撤區并鄉屬民權鄉,合作化時組建為張家墩子、山灣兩個初級社,1956年合建紅星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屬紅星公社的紅星大隊,1959公社更名為大靖,本隊為民權大隊,1961年體制調整時劃歸民權公社命名山灣大隊,1985年改建為山灣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山灣村……。 |
因山灣村地處石城山和棋盤山所夾的石嘴子入山口處,坐落在山灣下,居民點周圍有老樹灣、何家灣、榆河灣,故而得名三灣村,后更名為山灣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豐樂鎮懷西鄉,稱三灣村。1953年隸屬康寧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康寧公社,命名為三灣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更名并設立山灣村民委員會,屬康寧鄉所轄。1985年康寧鄉并入豐樂鎮,山灣村民委員會隸屬豐樂鎮。1997年復設康寧鄉,山灣村民委員會劃歸……。 |
因大灣多是酸梨樹,取名酸梨兒灣,后演化為山灣。1949年隸屬于白駝區;1964年隸屬于白駝公社姚家大隊;1983年為玉屏鄉山灣村民委員會;2004年撤鄉并鎮后隸屬于白駝鎮。民國時期為保甲制,1949年初為山灣村人民代表大會,1955年至1958年為山灣農業合作社,1958年至1980年為山灣生產大隊,1983年至今為山灣村村民委員會。山灣村……。 |
因地處西夾山的山坳和金川河兩岸而得名。明代前已形成村落,有下隘門、周家灣(甘草灣)、馬家山灣、孟家大灣。明、清時屬永昌衛(縣)寧遠堡(北鄉)。民國時為永昌縣寧遠鄉(區)五保。1949年解放初為永昌縣第四(寧遠)區三鄉。1952年屬永昌縣第五(寧遠)區五(龍景)鄉。1956年1月撤區并鄉屬永昌縣寧遠堡鄉,當年由三個初級農業合作社并為紅旗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9月鄉改為人民公社,高級農業合作社改為……。 |
山灣村是廣西河池市宜州區慶遠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203100212。 |
山灣屯原稱“山彎”,因村處界山彎形山腳下得名,后誤寫成“山灣”。1950年屬柳江縣四合鄉。1958年公社化時稱山灣大隊。1967年改稱山灣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改山灣村,設立山灣村民委員會,屬太陽村鎮轄。1987年改設山灣村公所。1995年復設山灣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山灣村……。 |
山灣村……。 |
山灣村是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雙峰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802105217。 |
山灣村總面積30平方公里,有耕地1180畝,林地22279畝。下轄15個自然村,367戶、1319口人,F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41人,綜合貧困發生率,3.11%。其中一般貧困戶12戶32人,低保戶3戶,9人。重度殘疾29戶、29人。本村共有低保戶102戶127人,五保戶11戶11人!。 |
山灣村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興十四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225101202。 |
山灣村村級概況 山灣村坐落于四馬架鄉政府南1公里處,全村共有農戶252戶,人口1073人,轄地面積 4.8平方公里,有耕地7230畝。村黨支部、村委會成員3人,黨員15人。2010年山灣村黨支部在四馬架鄉黨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基層組織能力提升為重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黨建工作重點,不斷加強黨支部的自身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發展經濟中找準切入點,使全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 |
明洪武年間,村民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居住,因位于山灣處而得名。清末民初,屬泌陽縣百秩保。1913年,撤保設區,區下設沙河店鎮,屬百秩區沙河店鎮。1931年,撤區設鄉,屬河店鄉。1932年,撤鄉設區,屬百秩區。1941年,撤區設鄉,屬沙河店鄉。1947年,泌陽縣析出為泌北縣、泌西縣、泌東縣,屬泌東縣牛蹄區。1949年,撤泌東縣,與泌西縣(泌北縣1948并入)設泌陽縣,屬沙河店區。1954年,屬牛蹄區……。 |
山灣村是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廟子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10324108204。 |
山灣村地域面積有1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0600畝、耕地面積約2400畝,全村有11 個村小組,總人口1398人(目前在鎮約601多人),貧困人口33戶89人,黨員50人(其中在家黨員23人)。目前山灣村村村級活動場所(即村部),位于山灣村四組(上程),建于2009年,建筑面積280多平方米,上下兩層。村級活動場所能夠做到正常的開展各項工作活動,具備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