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橋村位于羅塘鄉西北部,東與戴廟村相鄰,西與甲道村相接,北與水湖鎮交界,南與徐廟村為鄰,共有村民組18個,住戶722戶,人口3057人,村域面積484.28公頃,耕地面積337.65公頃,水域面積64.2公頃,林地3.12公頃。村兩委班子健全,現有村干部4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為2009年新建,辦公設施齊全,全村有黨員34人。邵橋村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特色產業以種植草莓為主,特色經濟提高了村民的……。 |
邵橋村位于孫疃鎮西,該村由原邵王村、大周村二個村合并而成。目前該村現有人口3402余人,面積10211.66畝,轄10個自然村,村“兩委”班子及各種組織健全,能正常開展工作,村黨支部共有黨員62名。由于該村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群眾種植農作物品種單一,群眾經濟收入一般,大部分勞動力靠外出務工來增加經濟收入,村集體經濟薄弱。為轉變該村落后的面貌,村“兩委”一班人正在積極籌劃本村新農村建設規劃,改善……。 |
邵橋村介紹邵橋村位于劉集鎮 東15公里,距304省道2.5公里,全村通水泥路1.7公里,交通便利,全村由小田、后曹、中曹、邵橋、牌坊等7個自然莊組成,面積8617畝,人均土地面積 2.64 畝,總戶數881戶,人口3260人,勞動力2200人,流動人口230人。黨支部下轄7個黨小組,黨員76 人,流動黨員3人。邵橋村建設的總體思路:按照原村規劃,充分利用村資源優勢,逐年實施,以土地經營為重點,做強……。 |
1976年以前屬高爐公社,1983年屬大呼鄉,1992年撤區并鄉由原高爐、趙窩、大呼三鄉合并設立高爐鎮,屬高爐鎮,地名沿用至今。邵橋村委會位于高爐鎮北部2公里處,共有12個自然村,19個村民組,1470多戶居民,總人口5620多人,耕地面積9000多畝。……。 |
潤河上有古橋,近邵姓聚居地,故名。1961年建隊邵橋大隊和郭莊大隊;1984年隊改村,稱為邵橋村和郭莊村;2006年邵橋村和郭莊村合并后稱為邵橋村至今。邵橋村地處南運河灣,地勢低洼,人多地少。全村轄9個自然莊18個村民組,人口3440人,耕地3361畝,該村以傳統的種植、養殖為主。生活較為富裕,農民群眾收入較為緩慢。……。 |
邵橋村地處辛河路西1.5公里處,位于東營區和廣饒縣交界處,座落于支脈河北岸,距鎮政府駐地3.5公里。村前支脈河橫貫東西,大橋貫通南北,北與前邵相鄰。【村名由來】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劉氏由劉營村遷到前邵村南,在支脈河北岸搭建房屋居住,始稱河崖屋子。當時,支脈河上沒橋,種地時人們只能趟水到南崖耕種,來往很不方便。因此,鄉紳百姓便聯名上報,不久政府出資修建一橋和一官道,所以人來人往比較頻繁。這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