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臺村位于杜集區石臺鎮南部,目前下轄石臺、新石臺、黃莊、朱莊、任臺、宗臺等6個自然村,占地面積165.6公頃,共有16個村民小組,現有102名0黨員,1個黨總支委員會,下設兩個支部,10個黨小組。全村有998戶,總人口約為4092人,共有耕地面積333.3公頃,主要以生產小麥、瓜果蔬菜、棉花、大豆、玉米等經濟作物為主。現有新建設開放式村部1座,村辦窯廠1座,個體養殖戶11戶,2012年村級集體收入……。 |
洪河橋鎮石臺村位于洪洼尾部,人口2856人。該村現有35名0黨員,村兩委班子5職,北距經濟重鎮地城鎮僅1.5公里,交通便利,水源豐富。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鼓勵先進,提高中間,鞭策后進,激發黨支部領導班子成員和黨員的開拓創新、敬業奉獻精神,在黨員中掀起比、學、趕、幫的競賽熱潮,使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和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通過黨員帶動、影響周圍群眾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尤……。 |
清時屬金縣廣積里,民國十六年(1727)屬榆中縣第五區,1949年8月屬榆中縣貢井區,1956年4月屬榆中縣貢井鄉,1983年改為貢井鄉,并成立石臺村村民委員會,好一直使用此名至今。石臺村……。 |
因駐地在石頭步與平臺之間的區域,故清朝建行政村時由“石頭步”與“平臺”各取一字組成“石臺”之名至今。故名。主要有羽、周、岑、梁、溫、蘇、謝、聶、鄧、冼姓。清時為十五都七堡石臺甲,民國時為銅東鄉第七堡,1950年改為石臺行政村,1954年為石臺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改稱石臺生產大隊,1964年與康順分出仍稱石臺生產大隊,1983年改稱鄉人民政府,1987年稱石臺村委會,1989年后稱管理區,19……。 |
關于“石臺”的淵源有兩種說法:(一)原名廣成聚,東周為梁邑,漢代為梁縣治,北魏為石臺縣治,隋朝復為梁縣治,唐代降為村,清后期與鄰村王莊、后沙溝統稱石臺。古以村南有練武大石臺而得名石臺。(二)此地原有落遂鄉、南沙溝、關爺堂三個村莊,三個村莊中間有一塊大石臺,南北朝時期合并后而得名石臺村。明代屬樂歲鄉。清代屬古二里。1936年屬石臺聯保。1941年屬隆興鄉。1951年屬十區。1958年設石臺大隊,屬寄……。 |
石臺村簡介石臺村位于程壁至王家灣公路沿線,地處沁河河畔,緊鄰寨上村、富村。全村共120戶,406人,其中耕地面積590.4畝,森林面積9600畝。在加大資金、科技投入的情況下,石臺村糧食產量達到33萬斤,人均收入達2160元。石臺村堅持思想理論建設不放松,致力于學習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活動,努力提高支村兩委的執政管理水平,并與實踐緊密結合。石臺村兩委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立足大局,看重長遠發展……。 |
宏仁鎮石臺村位于宏仁鎮西北方向,村建制調整后由原石臺鄉元包村、新華村、星金村組成,轄16個村民小組,現有882戶2434人,幅員面積9.8平方公里。村委會位于石臺場新華街12號(原石臺鄉政府辦公樓)。因拆鄉并鎮,為“留住鄉音、抒發鄉情、記住鄉愁”故名石臺村。主要經濟作物有水果、藤椒、水稻、玉米、花生、小麥等,2020年人均純收入11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