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聯村會位于花東鎮中部,面積約3平方公里,下轄11個經濟社,總人口1800多人,是花東鎮中心城區新址附近的村委會。四聯村委會距離花都區城區約28公里,離廣州白云機場約15公里,南有花都大道,北有山前大道,機場高速山前出口就在附近,地緣優勢較好。由于地處丘陵山崗地帶,四聯村委會受政策制約至今沒有一間工廠。集體經濟主要來源于山地的租賃,收入每年約20萬元。村民靠外出打工維持生活。……。 |
因原六合鄉的六合、三嶺2村劃入,4村合稱得名。1952年臺羅、一冬、白合3村合設一冬鄉。1956年臺羅村劃歸兩江鄉,4村合稱四聯鄉。1958年分為5大隊。1962年合稱四聯公社。1966年改大隊并析出嶺合大隊。1980年稱四聯革命委員會。1984年改稱為四聯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稱為四聯村公所。1994年5月改稱為四聯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兩江鎮四聯村位于210國道旁,全村有13個自然屯,14個……。 |
因由林屋、井頭、四平、夏均4坡組成四聯村得名。1960年成立夏雷、林屋2大隊,與原可利大隊合并成立四聯大隊。1984年改稱四聯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稱四聯村公所。1995年復改稱四聯村村民委員會。四聯村……。 |
四聯村是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江寧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923108210。 |
四聯村是廣西欽州市靈山縣檀圩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50721108202。 |
由白石潭村、石家村、柑子園村、中間村組成,得名四聯。該村委在1952年前屬靈川縣所轄。1952年后屬桂林市郊新民鄉。1958年成立秀峰人民公社時屬新民大隊。1961年體制化小,由石家村、白石潭、柑子園、中間村四個村組合為一個大隊,名為四聯大隊管理委員會,屬大河公社管轄。1968年改稱四聯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因行政體制改革,更名為四聯村民委員會。1987年為四聯村公所。1995年復名四聯村民……。 |
因由迪金、宅竹坊、黃寨路、北紹橋4村聯合設立而得名。1942年為靈川縣鎮義鄉轄地。1949年12月為迪金、宅竹坊、黃寨路、北紹橋4村,屬靈田區。舊屬鎮義鄉。1952年設四聯鄉,屬靈川縣第六區。1954年屬臨桂縣第十六區。1958年分為迪金、宅坊、四聯、三聯4大隊,屬靈田公社。1962年并為四聯公社,屬靈川縣靈田區。1966年改大隊,屬靈田公社。1984年改為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設村公所。199……。 |
四聯村是廣西梧州市蒙山縣新圩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423102205。 |
四聯村是廣西欽州市欽北區大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703109203。 |
因新旺(今屬幫寧村)、舊旺、多勒、硬丹(今更丹)合設四聯村,以“四村聯合”意得名。以“四村聯合”意得名的村;1915年,由新旺、舊旺、多勒、更丹四個自然屯聯成行政村,以“四村聯合”意得名。1952年改鄉。1959年改大隊。1962年復鄉。1969年復大隊。1984年改稱四聯村,其行政組織隨之由革委會、管委會改稱村公所。1995年初“撤村改委”,改稱四聯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四聯村……。 |
四聯村是廣西百色市田陽區頭塘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區劃代碼為451021106206。 |
四聯村是廣西河池市大化縣古河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1229203202。 |
四聯村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洛香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22633102999。 |
四聯村距思南縣城6公里,分布在304省道兩側,全村人口1200人,有7個村民組,通組公路覆蓋6個村民組。交通便利,槽土組的鄉村旅游業發展很好。--人口總數:1200人農業人口:1200人非農業人口:/人--行政區面積:2.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53.0畝--主要民族成分:土家,苗,仡佬,漢發展口號:穩定糧油生產,主抓特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打造旅游景點,構建和諧之村--所轄村:商家,黃家,天池……。 |
四聯村距壩羊鄉政府8公里,全村轄22個村民組,538戶,2398人,其中黨員34人,婦女黨員4人,少數民族黨員1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黨員22 人。近年來,我們按照鄉黨委的要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通過開展創建“五好”黨組織活動,以創建“五好”黨組織、爭當優秀0員為目標的黨建工作新格局,提高了黨員隊伍的整體水平。壩羊鄉四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