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老莊鎮唐營村,位于阜陽城西北13公里,寧老莊西南4公里。地處泉河洼地,南鄰新泉河,東靠菜籽溝,北臨丁寨溝,一號路貫通南北,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全村17個自然莊,耕地面積5770畝,人口4448人。主要種植作物是小麥、大豆、玉米。近幾年,為貫徹落實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的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按照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 |
唐代曾有部隊駐扎。清末,周圍村民為維護治安,成立保安組織,時稱保安寨。1913年,以唐志方為頭率眾組織筑寨,故名唐營寨。1958年8月,由楊莊、劉莊、小唐莊、唐營寨、前夏屯、后夏屯、西夏屯建唐營寨生產大隊,屬紅光人民公社。1961年9月,潘莊生產大隊并入,合稱前進生產大隊,屬城郊區玉皇廟人民公社。1962年7月撤區,屬紅光人民公社。1975年2月,復稱唐營寨生產大隊,屬板店人民公社。1982年1月……。 |
據清中期唐姓從今大唐營村分居于此而得名。民國期間屬南二區許家井保。1949年屬師崗區唐營鄉。1956年屬師崗中心鄉幸福高級社。1958年成立北鄭大隊,屬師崗公社。1962年成立唐營大隊,屬師崗公社。1984年成立唐營村民委員會,屬師崗鄉。1985年鄉改置鎮,唐營村民委員會屬師崗鎮,沿用至今。唐營村……。 |
以姓氏命名。據傳原住兩個財主,一家姓周、一家姓唐。故命名為周唐營。后因周家破產,唐家旺盛,將周唐營改名為唐營。清末屬金華鎮保。1936年屬沙渠鄉。1937年屬禹王鄉。1949年屬金華區吳營鄉。1958年成立唐營大隊,屬陳官營公社。1984年成立唐營村民委員會,屬黃臺崗鄉。1994年撤地設市建區,屬宛城區黃臺崗鄉。1996年撤鄉建鎮,屬宛城區黃臺崗鎮,至今。唐營村……。 |
北宋末年,宋兵在此駐扎,當時為營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有唐姓人自山西洪洞縣遷于此立村定居,取村名為唐營。民國時期屬清豐縣西北區。1940年,抗日民主政權建立后,屬衛河縣第三區。1949年,設立平原省撤銷衛河縣,屬平原省清豐縣第五區。1952年,撤銷平原省,屬河南省清豐縣第五區。1957年,屬古城鄉。1958年,為清豐縣古城人民公社唐營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為唐營村民委員會。唐營村……。 |
唐營村位于期思鎮東南部1公里處,東臨淮南濕地白露河與固始交界,南鄰方家湖一、二庫,全村總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共2992畝,境內有幼兒園1所,衛生室1所,水庫2座,地形以平原洼地為主。下轄10個村民組,610戶2766人,黨員65人。村內群眾的經濟來源以農業、漁業,蔬菜種植業、務工收入為主,其它種養業、個體工商業、運輸、服務、手工業為輔助。傳統農業主要以水稻為主,特色產業以種植芡實、蔬菜為主……。 |
唐營村位于馬莊鄉東一公里處,全村轄2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人口2320人,耕地面積3080畝。該村地處平原,交通便利,省道248線,縣鄉道張馬路臨村開過。農業種植以傳統小麥、玉米、棉花為主,今年來該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發展核桃100畝,發展苗木花卉200畝,初步形成特色林景,苗木花卉產業。該村兩委班子近年來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實施“回歸置業”工程,引進一批工業企業,康樂面粉廠,唐營免燒磚廠等……。 |
唐營村是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新湖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0923112209。 |
唐營村基本情況簡介我村位于104省道西1公里,原大安鎮北2公里處,東靠西漕村,西靠李村,全村共有人口845人,210戶,占地面積約180畝,兩條南北大街,五條東西大街。全村共有可耕地面積1532畝,2012年經濟總收入1868萬元,人均收入13790元。全村現有機井36眼(配套)變壓器4臺,現有村院一座,娛樂場所一處新建大安社區90戶。黨支部、書記王士海,委員張克敏、張連奎村委5人,主任王士海,委……。 |
唐營村位于安居街道北部,北臨327國道,東臨京杭大運河,西臨街道主要中心干道,交通便利,全村共有540戶、670處住宅,因壓煤搬遷已拆掉96處。全村共有人口1712人、耕地面積1570畝,黨員42名,村“兩委”班子6人、計生專職1人(因搬遷工作原支部五人被免職,現黨工委任命新支部委員兩人、聘用一人,原村委三人)。村轄六個生產小組,集體收入主要依靠地處大運河岸的地理優勢和水運物流的興旺,先后引建碼頭……。 |
中華民國保甲制時為龍江鄉第七保。村委會前身名為三星農業高級社,組建于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1959年人民公社化時,以唐家營自然村改稱唐營大隊,1966年改稱紅衛大隊,1973年恢復原唐營大隊名稱,1984年因政設分設改稱今名。唐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