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同安寨得名。1958年命名為同安大隊。1984年4月更名為同安村。2004年10月村組規模調整時飛燕村并入同安村。同時成立村民委員會。同安村……。 |
同安村位于同安鎮中心,全村總面積7837畝,耕地面積1031畝,林地面積6044畝。村有完小校1所,醫療站1個,老人協會1個,安居工程1處(即龍乾小區14戶),村綜合樓1幢,面積1600平方米,其中村辦公場所200平方米。村民小組16個,總戶數617戶,總人口2001人,黨員41名(其中預備黨員1名),村民代表36名,村財收入8萬多元(主要靠店面和房屋出租)。農民人均收入7300元,工農業產值13……。 |
清初先后筑成怡安、同樂、裕豐、廣益等圍,原屬中山九鄉大坳北鄉。1947年屬鳳儀鄉。1951年設立同安鄉,轄同樂、怡安2村。1958年先屬東鳳公社,后設立同安營,屬小欖大公社。1959年底改設同安鄉,屬南頭公社。1961年屬南頭區。1962年設立同安大隊!拔幕蟾锩逼陂g,更名為鋼鐵大隊。1983年改稱同安鄉,屬東鳳區。1986年改設同安村委會,屬東鳳鎮。1989年設立同安管理區。1998年復稱同……。 |
同安村是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湛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803103210。 |
同安村是廣西梧州市藤縣金雞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422106217。 |
清代由數省客商商議共建,取“共同安居樂業”之意得名,原址在今同安村老圩,1922年始遷今址,沿用舊名。1934年為大街、雙十街、龍接村,屬同安鄉。1952年并為同安鄉,屬平樂縣第六區。1955年屬同安區。1958年改同安大隊,屬同安公社。1962年改同安公社,屬同安區。1968年復改同安大隊,屬同安公社。1984年改同安村,設立同安村民委員會,并析出同安街,屬同安鎮。1987年改稱同安村公所。19……。 |
同安,取民國時期“同石”“北石安”2行政村各一字得名。1952年設磨頭鄉,屬全縣第八區。1955年屬龍水區。1958年撤磨頭鄉分設同安大隊,屬龍水公社。1962年改同安公社,屬龍水區。1968年復改同安大隊,屬龍水公社。1984年改同安村,設同安村民委員會,屬龍水鄉。1987年改同安村公所。1994年屬龍水鎮。1996年復設同安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同安村……。 |
同安村是黑龍江哈爾濱市延壽縣延壽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129100203。 |
“同安”指自然村——同安集。祖輩從江西筷子街遷徙至此,明洪武年間所轄地段屬黃州府黃安縣崇義鄉,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全縣為4鄉,所轄地段屬漢陽府黃陂縣崇義鄉,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縣設6區,所轄地段屬黃陂縣四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全縣設四區,所轄地段屬黃陂縣四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所轄地段屬黃陂縣民生鄉,1949年所轄地段屬孝感專區黃陂縣橫山區臘梅鄉,1951年屬橫山區……。 |
同安村是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杉山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1302100224。 |
原名張家,北宋宣和年間,族人張從禋參加抗金戰爭,力守宣華門,壯烈犧牲。后高宗追封他為同安群公。為紀念張從禋,族人用他封號給家鄉命名。清以前屬太平鄉30都。1949年7月前屬太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同桂鄉,1951年改為同安鄉,1956年改為同安高級社,1958年改為同安大隊,1961年同安大隊一折為三,同安大隊,北門大隊,柏樹大隊。1968年擴社并隊,三個大隊合并為同安大隊。1983年同安……。 |
同安村是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兩家子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20882104218。 |
同安村是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后安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區劃代碼為210421102202。 |
同安村是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馮店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0623123999。 |
同安村位于長灘鎮南部,與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接壤,全村幅員面積7.44平方公里,有耕地5935.20畝,林地1013.72畝。全村轄村民小組18個,人口5935人,設黨總支,下設2個支部,一支部黨員51人(其中預備黨員2名),二支部黨員59人,村“兩委”班子成員6人,平均年齡41歲,并動態保持4名后備干部作為后備力量,2018年創建為富順縣黨建示范單位,2018年評為省級四好村,種植主導產業以高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