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魏氏先人厚周率三個兒子在此拓荒創業時,主要以捕魚為生,看到居住區域呈半島形狀,三面環海,酷似鰲山,且東向突出部隔500米海面與大扁島相望的海峽又叫鰲江,因而取名鰲頭。到了清朝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建魏氏宗祠修族譜時,因鰲頭鄉背靠海堘頭自然村北大山山峰,先人希望后裔似山峰一樣屹立壯大,將名稱改為鰲峰。后又改為鰲頭。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先人遷入居住時屬東……。 |
因位于鰲頭村,故而起名為鰲頭村民委員會。1980年從趙關大隊中分設,屬先鋒公社管轄。1983年將鰲頭大隊改成鰲頭村委會。鰲頭村……。 |
村委駐地所在村建在形狀如牛的山崗頭部而原叫牛頭街,雅稱鰲頭街,一直沿用,故名。賴氏始祖錫楊公于年從泗綸鎮遷入本村委落戶,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盤氏始祖從本鎮合江村遷入,李氏始祖從泗綸鎮遷入,余氏始祖從扶合鎮南充遷入,陳氏始祖從本鎮排阜村遷入,另有從泗綸鎮遷入,黃氏始祖從都門遷入,潘氏始祖從泗綸鎮遷入,劉氏始祖從連州遷入,沈氏始祖從泗綸鎮遷入,許氏始祖從本鎮旺水村雙排遷入,王氏始祖從加益分支遷……。 |
1958年稱鰲頭大隊,1983年稱鰲頭鄉人民政府,1987年稱鰲頭村民委員會,1989年稱鰲頭管理區,1999年改稱鰲頭村委會,沿用至今。鰲頭村……。 |
鰲頭行政村在惠來縣城南面4.5公里處。人口0.17萬。元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曾任惠州縣令的王鰲安從潮陽湯頭村遷徙于此創村,據說村址選在文昌山落脈處,以期冀子孫科舉揚名,幫取名鰲頭。聚落依文昌山呈弓狀分布,建筑多為三合土結構平房。以農為主。有耕地1030畝,主種水稻、番薯、花生。山地560畝,植相思、馬尾松、間種果樹。有小學1所。屬革命老區。村后文昌山上有明崇祉元年(公元1628年)所建的鰲……。 |
鰲頭村委會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南方12公里,東與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相連,鰲頭工業園座落于本區內。面積約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9畝,山地9958畝,下轄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37人。農業是鰲頭村的傳統主導產業,以種植果蔗、沙葛(土瓜薯)、粉葛出名,林業以種植桉樹、杉等建筑用材為主。鰲頭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45年,在鰲頭村崇德樓創辦了鰲頭村“青年學習社”,其后,軍事情報聯絡站和鰲頭江仰交通……。 |
鰲頭,因村內有一塊石頭像鰲魚頭,故名。清屬東鄉東四都十甲之一。1936年為鰲頭、水源下2村,屬白石鄉。1952年設鰲頭鄉,屬興安縣第四區。1958年改鰲頭大隊,屬高峰公社。1959年屬漠川公社。1961年屬白石公社。1962年改鰲頭公社,屬白石區。1966年復改鰲頭大隊,屬白石公社。1984年改鰲頭村,設鰲頭村民委員會,屬白石鄉。1987年改鰲頭村公所。1995年復改鰲頭村民委員會。2017年更名……。 |
鰲頭村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225105203。 |
該村位于鰲頭山腳下。1958年設立鰲頭大隊,隸屬于漩渦區上七公社;1983年更名鰲頭村,隸屬漩渦區上七鄉;1996年隸屬上七鎮;2015年撤銷上七鎮并入漩渦鎮,關埡村與鰲頭村合并為鰲頭村屬漩渦鎮管轄,沿用至今。鰲頭村……。 |
鰲頭村位于滹沱河畔,距縣城60公里,下轄寬坪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積18677.6畝,耕地面積252.6畝,是一個以種植業、干果業為主的純農業村。現有戶數149戶、387人,2010年人均純收入為3842元。村支兩委班子健全,共有黨員19人、村民代表10人。全村人民在村支兩委的團結帶領下,團結奮進,邁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征程。……。 |
俗傳坊下村在1200多年前有雙狀元,后村居融合,取諧音,故名。2019年蒼南縣村規模調整,坊下村、上乾頭村合并成鰲頭村村民委員會。鰲頭村:由原坊下、上乾頭等2村合并而來。……。 |
鰲頭村位于壇石鎮政府所在地的西北面,村委會所在地距鄉政府6.5公里左右,205國道穿境而過。全村現有人口535戶,1792人,常住人口422戶1360人,有1114個勞動力,黨員52人。所轄30個自然村,分別為龍頭山、竹篷、鰲頭、東塘塢、箬塢、麻車塢、帝章塢、上堂塢、南塢、仁昌塢、帝沙塢、善目塢、里木壟、箬青塢、朱書塢、陳公塢、占毛塢、前頭塢、虎形、著口塢、下坎塢、吳師塢、里澤塢、雙個井頭、下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