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頭村距雞場鄉政府2公里,現有人口1472戶6390人,轄15個村民組。全村總面積31755畝,現有耕地面積2190畝,交通便利,水盤線從該村境內穿過,村內生長著大片的野生八角、有沙石料,主產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盛產馬鈴薯,人均純占有糧430公斤,人均總收入3220元。--人口總數:6433人 農業人口:6390人非農業人口:43人--行政區面積:2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10.0畝--主……。 |
箐頭村位于媽姑鎮東部十四千米,平均海拔1950米,平均氣溫19度,無霜期230天左右,耕地面積1176.12畝,荒山900畝,轄五個村民小組,居住著熱情好客得漢、苗同胞1000余人。箐頭村地處邊遠多寒的地帶,是長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防治重點之一,群山環繞之地,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鐵、鋅、鉛等多種礦物質,石灰石、高嶺土、白馬牙石等非金屬礦產。有一個常年不斷得秀水湖塘,伴有幾股不會干涸的溪流及奇形怪狀的石……。 |
在箐頂定居形成的小聚落;現箐頭村民委員會駐箐頭,故名。解放前為攀天閣鄉第四保;1950年稱第四村,1953年稱工農鄉;1958年稱工農管理區;1962年稱工農公社;1969年稱工農大隊;1984年稱工農鄉,1988年稱工農行政村,2001年村改委成立工農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箐頭村……。 |
村址座落在一條大箐的頭端,得名箐頭,1979年從通甸公社東明大隊中劃出下箐頭、上箐頭、水樹坪3個自然村(生產隊)組建一個大隊,因大隊部駐箐頭村,因村民委員會駐地,故而得名“箐頭大隊”,后鄉、村公所、村民委員會仍沿用。清代以前部分居民點已建村。清乾隆始歸屬麗江府通甸西山約,晚期為麗江縣通甸里,民國初歸屬蘭坪州(縣)第二區通甸里,時有箐頭村。1933年推行區鄉鎮自治,隸屬第二區安樂鄉。1940年12月……。 |
1949年屬邦平鎮,1950年10月屬第五區瓊岳行政村,1952年5月屬第五區瓊岳鄉,1957年5月屬縣直轄大興鄉,1958年9月屬鳳山鄉衛星公社大興管理區,1959年8月屬洛黨公社箐頭大隊,1961年6月屬鳳山區大興公社,1962年11月屬洛黨區瓊岳公社,1969年5月改為東風公社瓊岳大隊,1971年7月改稱洛黨公社瓊岳大隊,1973年從瓊岳大隊分出建立箐頭大隊,1984年改為洛黨區箐頭鄉,19……。 |
解放前為五福鄉第六保;1950年為景福區仁和村政府;1953年改為箐頭鄉政府;1958年改為箐頭管理區;1961年改為箐頭小公社,屬景福區;1962年與大村(即萬龍)合并為箐頭小公社,歸屬林街區;1968年改為箐頭大隊;1984年改為箐頭彝族鄉;1987年改為箐頭行政村;2000年改為箐頭村委會至今。箐頭村……。 |
從前此地箐林茂密,村居箐首,故名。1949年前屬文閣鄉;1950年屬田壩區鼠場鄉;1954年屬六區鼠場鄉;1958年屬海岱公社鼠場管理區;1961年屬海岱區鼠場大隊;1963年屬海岱區鼠場公社;1970年屬海岱公社鼠場大隊;1973年屬海岱公社箐頭大隊;1984年屬海岱區箐頭鄉;1988年屬海岱鄉箐頭村公所;2001年設箐頭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箐頭村……。 |
1955年設立箐頭小鄉,1965年改為箐頭小高級社,設兩社區,即箐頭大隊。1984年實行體制改革,改為箐頭鄉,1988年2月改為箐頭村公所,2000年6月村級體制改革設箐頭村民委員會。箐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