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橋村概況現在的魏橋村是2007年底年是區劃調整后,由原石壩鎮魏橋村、方澗村、大宋村整建制合并設立的,人口3491人,耕地面積6792畝,23個村民組,黨員有98名,總支下劃方澗、魏橋、大宋三個黨支部。該村組織活動場所設在魏橋村薛崗村民組,占地面積226平方米,建筑面積520平方米,為8上8下磚混結構2層樓房,建成于2011年2月,該活動場所電教設備配備齊全,各項工作制度掛牌公示,檔案資料規范,是……。 |
張鋪鎮魏橋村位于張鋪鎮東北,由原魏橋村和胡橋村合并而成,距張鋪集鎮1.5公里,新205國道從村邊經過。魏橋村地下資源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石油,目前,已有十多處鉆井在村境內開采原油。 全村2487人,679戶,耕地4803畝,轄22個村民小組。村設黨總支,下設魏橋、胡橋兩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56名黨員,其中流動黨員3人。現有村兩委干部6人,總支委員5人。 一、農業:村內有小(二)型水庫一座(魏橋……。 |
張寨鎮魏橋村,位于張寨鎮西南部,東與韓莊村以陳溝為界.西與楊圩村相鄰。北部緊靠S328省道。南部沿濛洼行洪區。全村人口4375人,土地4192畝。轄14個自然莊,22個村民組,有黨員36名。行洪區內水草茂盛,是一個天然的牧場。沿崗的村民組,幾乎家家養殖牛羊。涌現了像中心組的張立華、張大莊的張恒彬、董西組的董文連等一些養殖大戶。本村村民有歷史悠久的柳編技術,柳編產品不光暢銷全國各地而且有些柳編工藝品……。 |
清康熙年間,魏、何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取村名魏何莊,后因何姓貶嗣,魏姓在村西杜溝之上建橋一座,改村名魏橋。清屬蓍陽圖陽崗里。1941年屬東洪鄉。1949年屬五龍區。1958年設立魏橋生產大隊,屬五龍人民公社。1962年劃屬申莊人民公社。1966年劃屬齊海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稱魏橋村民委員會。屬齊海鄉。魏橋村……。 |
魏橋原為魏姓人居住,魏姓人在村前兀術溝上建橋一座,取村名為魏橋。1900年魏姓人遷往槐店西蘇樓村,現在魏橋已無魏姓人,但村名仍為魏橋。1958年設魏橋生產大隊,屬新安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魏橋村民委員會,屬新安集鄉。1987年屬新安集鎮至今。魏橋村……。 |
明初,魏姓于此建村,因村北青龍河支流上建有橋梁,故名魏橋。1918年屬商水縣南區龍塘河地方。1947年12月屬郾商西縣民主政府。1948年4月屬白寺區。1949年2月屬商水縣。1951年4月屬五區(姚集)鄧樓鄉。1955年12月屬八區(白寺)白寺鄉。1956年10月屬白寺鄉。1958年8月屬農場。1959年7月屬巴村公社。1961年2月屬白寺公社,8月屬白寺區。1962年6月屬白寺公社。1981年……。 |
魏橋村是湖北省天門市漁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29006105999。 |
解放初期屬江陵縣,1954年從江陵縣劃歸潛江縣管轄;1958年屬張金人民公社中心大隊;1961年恢復區、鎮建制,更名為張金區中心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更名為張金公社中心大隊;1981年更名為張金公社魏橋大隊;1984年設區建鄉更名為張金區魏橋村;1987年區鄉體制改革后更名為張金鎮魏橋村至今。魏橋村……。 |
相清朝末期,有一魏姓秀才到河邊橋上題了一首詩,便將此橋命名為魏家橋,簡稱魏橋,后魏橋為村、大隊、村民委員會所在地,并形成農村集市,故名。清末時期屬雷公廟會轄。民國時期屬碧山鄉、六合鄉轄。1949年10月屬王店區轄。1952年10月屬第四區六合鄉轄。1954年8月屬雷公區六合鄉轄。1958年9月屬雷公區六合人民公社王臺大隊轄。1987年10月改為雙河鎮轄,2001年4月并入雷公鎮,屬雷公鎮魏橋村村民……。 |
明朝初年,有魏氏兄弟倆從山西曲沃遷來睢寧,弟弟住在陶河社,哥哥住在師村社。后魏允中夫婦又從師村社遷到此處,當時莊上有橋,故叫魏橋。1953年屬姚圩鄉,1956年組建聯合社,1958年改稱王林人民公社魏橋大隊,1983年屬邱集鄉為魏橋村,2001年屬邱集鎮為魏橋村村民委員會。魏橋村:位于王林社區以北4公里處。……。 |
魏橋村位于魏橋鎮駐地,全村人口1961,戶數412,耕地面積3550畝。因為在鎮駐地,村民以在企業上班和服務業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