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村……。 |
因此地原是南寧地區五七干校駐地而得名。“五七”指五七干校,文革時期,為貫徹毛澤東《五七指示》和讓干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黨政機關干部、知識分子等到農村進行勞動的場所。1969年從新橋鎮清平水庫浸區遷居此地,設五七大隊。1984年改五七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為五七村公所。1995年復稱五七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五七村……。 |
五七村村位于集鎮西南,距鎮政府3公里,由原慈竹村、五七村村、高山村合并而成,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8個村民組,501戶2100人,耕地面積1430畝:田940畝;土490畝。五七村作為全市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村,基本實現了組組通公路,是全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和經濟發展較好的村之一。據當地百歲老人憶述,謝氏祠建造年代當為距今100多年以前。墻體用條石、方磚,檐廊樓閣用木料做建材。大門上陰刻“謝氏宗祠”四字……。 |
五七村距土地坳鎮東南16公里,東鄰堆山村,南鄰木坪村,西鄰五四村,北鄰竹根壩村。全村總面積429公頃,其中林地占127.88公頃,耕地301.12公頃,主要以坡耕地為主。全村共11個組,總戶數349戶,農業人口1498人,其中婦女718人,有勞動力805人,外出務工勞動力250人。有黨員17名。2010年全村糧食總產量565噸,人均純收1908元。……。 |
五七村是黑龍江雙鴨山市集賢縣永安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521204209。 |
五七村是黑龍江牡丹江市林口縣刁翎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1025102225。 |
五七村是黑龍江伊春市南岔縣浩良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726102204。 |
五七村簡介 五七村位于佳木斯市效區南四豐鄉最南部,與樺南縣接壤,松木河從境內穿過。這里早年是東北抗日聯軍生活和戰斗的地方,屬國家二類革命老區。總面積50.5平方米公里,地貌為山區。 全村有兩個自然屯,223戶,842口人,勞動力712人,耕地面積12822畝,人均耕地面積為15.2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玉米和大豆,畜牧養殖主要是黃牛絨山羊、生豬和家禽。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0000元以上。 全村住房磚瓦……。 |
周余村地處陳河鎮以西,漢宜公路以南,現有14個自然灣329戶,總人口1280人,耕地面積2761畝,現有黨員30人。周余村主導產業為農業。周余村利用水資源豐富,發展叨子魚。開發荒山荒坡,興辦徐莊建材廠。2012年,村委投資12萬元新建村級活動室,2010年投資20萬元,硬化村級公路、通組道路。目前電話、有線、寬帶等已連接到村,居民參加合作醫療率達到100%。……。 |
10、湖北省仙桃市彭場鎮五七村 以向、曾、黃、張、曹五姓居民和云潭垸、黃李垸、張家垸、周家垸、長湖、綠豆湖、爛泥灣7個小地片綜合命名。1950年屬八區(通海口);1958年屬通海口區叴場村;1961年屬通海口區小河公社叴場大隊;1975年更名為五七漁場屬通海口公社小河管理區;1984年更名五七村隸屬通海口鎮至今。五七村……。 |
建隊時,正值毛主席“五七指示”發表,故名。1968年,五汛大隊、汛西大隊部分生產隊組建五七大隊。1983年,體改時得名五七村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五七中心組自然村。五七村:位于五汛村南側。……。 |
五七村是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505105247。 |
村以1957年組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而得名五七,村委會因駐地五七村,故命名。曾為五七大隊管委會、東方紅大隊革委會。1984年由硤石鄉政府命名并報寶雞縣政府審批,改設五七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12月21日,因行政村撤并,經寶雞市金臺區人民政府審批陵西村并入五七村。五七村……。 |
沿灘區仙市鎮五七村所轄幅員面積近1平方公里,現有8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324戶,人口1039人,黨員人數28人,建檔立卡貧困34戶,貧困人72人,低保戶43戶。2016年人均收入9000余元,村辦公地點在仙市鎮五七村4組,距仙市鎮政府6公里。村辦公室面積約100平方米。 目前,本村現有產業有小微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農家樂為主的服務業。種植業方面,引進了綠色田園公司流轉土地70余畝,主要栽植紅杏等苗……。 |
五七村是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兩板橋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202111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