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五個自然村以五星村民委員會舊址為中心分布,呈五角星形狀,所以稱為五星村。五星村隸屬民主鄉人民政府。地處民主鄉人民政府東南部,村委會駐地五星村中心,1958年為民主鄉人民公社五星大隊。1993年為民主鄉五星村委會至今。五星村……。 |
五星原指下轄的五個生產隊,即吳家莊、新莊子、麻家灘、安家灣、劉家井,崖曲,隸屬于北莊大隊,后為便于管理便將其改為五星大隊,后此地村民稱為五星村。因村委會位于五星村,故名。早期五星村委會稱為五星大隊包括吳家莊、新莊子、麻家灘、安家灣、劉家井、趙崖曲,隸屬于種田人民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改稱為鄉后,五星大隊變更名為五星村村民委員會。五星村……。 |
人民公社化時期由五個初級合作社合并而成,以星取名,五星村因五星紅旗上的五角星寓意取名。解放初屬于皋蘭縣北山區王峴鄉(三鄉)管轄,1957年由尾芨溝、雙崖子、狄家臺、孤山灘、大壩灘五個初級社合建五星高級社,1958年劃歸白銀市管轄,為王峴公社五星大隊,1983年社改鄉為白銀區王峴鄉五星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王峴鄉撤鄉建鎮,更名為王峴鎮三合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五星村……。 |
60年代叫五星大隊。80年代叫五星村。1983年成立五星村村民委員會,延用至今。五星村……。 |
因以蘇姓,雷姓,馬姓,張姓,楊姓,五姓為主,故名。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設宣化區,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五星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1983年為五星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五星村……。 |
據說很久以前這個村由五個自然村組成,后來被人命名為五星村。1983年命名為清水鄉五星村委會沿用至今。五星村……。 |
五星村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300戶1132人,人均耕地2.5畝。主導產業為辣椒、玉米、葫蘆、養殖業等。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8戶179人,其中享受農村低保政策對象3戶、7人,全部為二類低保。2021年,五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79人在縣內外務工,切實提高家庭收入,達到穩定脫貧目標。近年來,縣水務局在我鎮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為五星村七個社全部鋪設供水管網,所有農戶安全飲水全部達標,比例達到10……。 |
以國旗中的五顆星命名,象征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該村在“四清”運動以前叫“五個墩”村,后改名為小滿鄉五星村,2002年9月撤鄉建鎮后改名為小滿鎮五星村民委員會。五星村……。 |
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取名,寓意為高舉五星紅旗,建設“五星級”社會主義新農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五星初級社.1961年分為五星大隊,1966年改為新勝大隊,1972年恢復五星大隊,1983年3月金塔縣實行分置,設人民公社為鄉,設生產大隊為村,2004年合鄉并鎮,合村并組,改為五星村民委員會,管轄7個小組,沿用至今。五星村……。 |
沿用五星農業生產合作社名稱。解放初期歸葉家坡,1957年歸城關鄉,人民公社化時為五星中隊,歸葉家坡生產大隊,屬五星人民公社。1961年設五星、通氣兩個生產大隊,1963年合設五星生產大隊,屬五星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鄉時設五星村民委員會,屬蒲窩鄉,2016年6月屬蒲窩鎮管轄至今。五星村……。 |
五星村八個村名小組連起來像一個五角星,所以起名五星村。1958年隸屬于銓水公社五星大隊,1983年為銓水鄉五星村,2004年銓水被撤銷,并入白河鎮,屬白河鎮五星村。五星村……。 |
1952年,由瑤福、坪上、尖山、蕉嶺、井下五個自然村合并,因該村建有一座五星橋,故名。1952年屬五星鄉,1960稱五星大隊,1987年稱五星管理區,1999年稱五星村委會,沿用至今,隸屬梅縣區松源鎮。五星村……。 |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稱五星大隊;1983年,撤社設區,改稱五星鄉,1987年,五星大隊改為五星管理區;1999年撤銷管理區,設立五星村委會,沿用至今。五星村……。 |
因當時響應革命,以國旗五星紅旗的“五星”命名,故名。1949年前,本轄區為秋云鄉,含秋風(東風)、云星、五星。后改精誠鄉,含秋風(東風)、云星、五星。1949年后改云青鄉,含秋風(東風)、云星、五星。1958年后分為五星、云星、秋風大隊。自然村設生產隊。1983年撤社改區,稱五星鄉。1986年設鎮(鄉)轄村體制,改稱五星村民委員會。1992年改稱五星管理區,1999年改稱五星村委會,沿用至今。五星……。 |
村委會以五星紅旗上的五星冠名,取其燦爛發展之意。1961年10月撤銷連州各族自治縣,恢復連南瑤族自治縣建制后,縣內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三江公社轄梅村、城西、新城、城東、寨腳、香花、新巖、新塘、六聯、東和10個大隊。1963年2月,三江公社的大隊設置進行了調整,新城、城東合并為五星大隊。1975年8月,五星大隊劃歸三江鎮管轄。1983年9月五星大隊又劃歸三江公社管轄。1983年12月,實行區、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