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宅村位于瓦坊鄉的中東部,東與劉圩鎮的張谷村相連,南與本鄉的瓦坊村相接,西與本鄉的小薛村為鄰,北隔老濉河與本鄉的張樓村相望。目前全村轄楊訓、江宅、前宅、何宅、侉宅、位丙、張海、新莊、吳宅、良場、萇羅、伏良等十二個自然莊,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 吳宅村處于瓦坊、張樓兩個集鎮中間,位于老睢河南岸。村民分布在泗瓦公路兩側。東有鳥語花香的“睢河大灣”,北有千年古跡“鳳凰嘴”。人杰地靈,地理……。 |
因吳姓來此開基建宅,故名。1939年屬龍溪縣埭東鄉吳宅保,1951年屬龍溪縣第七區吳宅鄉,1953年為吳宅鄉,1959年屬龍溪縣角美公社埭山大隊,1960年并縣稱龍海縣角美公社吳宅大隊,1984年改稱龍海縣角美鎮吳宅村,1993年改稱為龍海市角美鎮吳宅村委會并沿用至今。吳宅村……。 |
1958年設立吳宅公社、公益生產大隊,1984年設立吳宅鄉,1987年2月設立吳宅村委會,1989年設立吳宅管理區,1999年設立為吳宅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吳宅村……。 |
明末,吳姓大戶居住于此取名吳宅。后吳姓破落,但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清屬桃園寨保。1931年屬胡集保。1950年屬郭灘區胡崗鄉。1957年建立曙光高級社,屬上屯區。1958年建趙莊大隊,屬上屯人民公社。1968年屬張店人民公社。1980年從趙莊大隊析出,設立吳宅大隊,屬張店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吳宅村民委員會,屬張店鄉。1985年屬張店鎮至今。吳宅村……。 |
麗水吳賢一公在北宋時遷居坦溪,嘉祐六年(1061)再遷此地,原名樊川里,形成村落后以始祖之姓取名吳宅。吳宅村在解放初建立吳宅行政村。1956年合作化時成立吳宅農業社。1958年公社化時屬吳宅管理區。1961年成立吳宅大隊。1985年成立吳宅村村委會。2018年11月村規模調整與祝洪、馬卜、黃家里村合設吳宅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原祝洪村在解放初建立后陳、后陶行政村。1956年合作化時成立后陳農業……。 |
清時屬永寧鄉十二都,民國時屬湖鶴鄉,1949年為湖鶴鄉吳宅農會,1956年下吳鄉友聯高級社,1958年為湖門大隊管理區吳宅生產隊,1961年為湖門公社吳宅大隊,1983年為湖門鄉吳宅村民委員會。1992年屬后宅鎮,2001年屬后宅街道。吳宅村……。 |
解放初為月塘畈四村;1956年稱吳宅社;1958年改稱吳宅生產隊;1961年為吳宅大隊;1983年改為吳宅村委會;2004年10月原吳宅、東溪2村合并組建吳宅村。吳宅村……。 |
濛洲街道吳宅村位于慶元縣城后田片舊城區,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234戶846人,黨員29名(其中正式黨員29名,女黨員7名),耕地面積120畝,山林面積360畝,2012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26863元,人均收入7230元,經濟總收入891萬元。村民主要從事蔬菜種植、食用菌加工銷售和來料加工。吳宅村經濟收入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以第一產業為輔。部分勞動力已向大城市轉移,30%以上村民從事務工、經商等……。 |
吳宅村是禎旺鄉東大門,位于青田東南方,交通便利,人口535人,距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有自然村3個,主要產業是油茶、毛竹。吳宅村依山傍水,小溪從西向東流,水力資源豐富。近幾年在鄉黨委政府“生態立鄉,勞務活鄉,科技興鄉”宗旨的指導下,在村兩委的積極努力下,利用自己吳宅村生態環境優越的發展優勢,重點扶持毛竹,油茶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毛竹和油茶撫育林。組織有意外出務工的村民積極參加技術培訓,在鄉黨委政府的協……。 |
吳宅村位于西溪中游,荊源溪與甌渠溪交會處,屬西溪鄉平原區。西有潘宅村,南領坦頭洋,距縣城15公里左右,地理位置優越,是西溪鄉經濟發達的幾個村之一。建國后,隨著社會發展,人口也不斷增長,現有17個村民小組,428戶,1635人.經過幾界兩委努力,本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長足發展,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觀,精神文化建設得到有效提升。為了加強本村特色產業枇杷種植的發展,現在正有步驟、有計劃的發展枇杷基地,實現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