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有大宅厝,人稱“廈宅”,后為書寫方便改故改名為“下宅”。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下宅村民委員會”。宋屬奉政鄉安仁里。元屬二十二都北陽、下宅村。明代與二十都、二十一都等3個都同屬統一個圖。清代為懷德鄉屬下的一個村。民國時期屬下洋鄉下宅保。解放后,1950年屬第二區南宅鄉。1955年屬東橋區南宅鄉。1956年并入東橋鄉。1958年屬火箭公社單獨成立北洋大隊。1959年并入南坑大隊,屬東橋公社。19……。 |
位于永寧鎮區東北4公里。西北與后桿柄,南與郭坑、沙堤毗鄰。村落四面環山,成盆地狀。其東有將軍山,南有雞角(公雞)山,北有臥牛山,西南有五虎山團團圍住,村子就建在山下,故稱“下宅”。由于地勢低洼,每逢大雨,山水洶涌而下,村子受淹,水積成澤,故又稱“霞澤”。 相傳下宅原由5個角落組成,即居于中間的“下宅”(郭姓開居)、東側的“東門口”(郭姓)、東北角的“厝上”(郭姓)、臥牛山下的“后宅”(陳姓)、以……。 |
下宅村委會位于馮坡鎮西南面,距鎮墟0.5公里,交通便利,轄區總面積12061畝。下轄14個村民小組,分別是下宅東、下宅中、下宅西、東湖一、東湖二、鹿戶、后穩南、后穩北、三坡、東排山、竹山上、竹山下、龍吉南、龍吉北,總人口1193人,346戶。下宅村黨支部共有黨員45名,村委會干部4人,其中村黨支委4人,村委4人。農民的收入主要是種養和勞務輸出,2015年人均純收入5824元!。 |
該村以主村下宅村命名。1956年為下宅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下宅隊,1962年從竹簀公社劃舊陸簀公社,1983年農村體改后為下宅村民委員會至今。下宅村:位于陸笪村以北2公里處!。 |
因黃溪李氏原聚居上宅地方,后人口增多,一部分向地勢稍低處移居得名。建國初為上宅鄉第二村;1958年為黃坦管理區下宅生產隊;1961年建立下宅大隊,屬黃坦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稱下宅村,屬黃坦鄉;2001年劃歸白水洋鎮。下宅村……。 |
新中國成立之初,建立村政權和農會,屬派溪鄉,1956年與獨松鄉、先盆鄉合稱方巖鄉,稱增豐社。1958年屬超美人民公社,稱增豐生產隊。1961年稱增豐大隊,1981年稱下宅大隊。1983年歸屬方巖鄉,稱下宅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屬古山鎮,2006年區域調整后歸屬方巖鎮管轄,沿用至今。下宅村……。 |
清時屬智者鄉十七都,民國時為南平鄉,1950年為下宅鄉下宅農會,1956年為吳店鄉下宅高級社,1958年為下宅大隊管理區下宅生產隊,1961年屬吳店人民公社下宅大隊,1983年為下宅鄉沈宅村民委員會,1992年屬吳店鎮,2002年屬上溪鎮。下宅村……。 |
宋時,褚遂良后裔從河南商丘遷此定居。有上、下宅兩村之分,地處上宅下方,故名。古屬十三都;解放前屬天宮鄉十一保;解放后為天宮鄉第5村;1961年屬義宅公社,稱下宅大隊;1984年改村,屬義宅鄉;1992年為白鶴鎮下宅村。下宅村……。 |
仙居縣福應街道以東下宅村,位于35省道路北,距縣城10公里左右,現有496戶,1595人,耕地面積496畝,山林面積11553畝,農業生產總值1000萬元,人均收入4700元。企業6家,工藝品加工點10家;有黨支部村委會干部10人,黨員干部辦公樓3間,黨員人數61人,有楊府鄉中心學校一所,師生1410多人;有大規模的三學寺,是發展旅游,交通便利,人居佳村。……。 |
下宅村位于虞南山區丁宅鄉集鎮村內,豐章公路旁,從上虞城區開車到村委只需20分鐘,交通十分便利。地域面積4.7平方公里,農戶448戶,總人口1285人,其中年齡內勞動力725人,正式黨員51名。有16個村民小組,一個果桑專業合作社,現劃分為三塊網格管理處,F有的下宅村于2006年4月份由原來的下宅村、楊沙村合并為一村,村級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村民主要以農業收入為主,是一個純農業村,F有耕地1326畝,……。 |
汛橋鎮下宅村位于汛橋鎮的西南邊,全村占地面積為0.9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經濟發展迅速。全村共有村民123戶,400多人,7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448畝,以農民為主。近年來,根據臨海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村村新”工程,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部署,我村進行了大規模的村莊整治和新農村建設工作,改變了以往村莊“臟、亂、差”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處處讓人真實而深切的感受到了社會主義新農……。 |
以村民委員會駐地下宅,該地名的由來,始祖遷浦江后住于車方楊樹腳下稱為上宅,其三代始祖死后葬于避暑嶺,建于嶺下,故稱下宅。清末屬政內鄉(新田里)二十六都三圖。1950年屬會龍鄉。合作化時建為下宅高級社,屬平湖鄉。1958年為平湖管理區下宅生產隊,1961年為平湖公社下宅大隊。1983年改設下宅村民委員會,屬平湖鄉。1986年屬檀溪鎮。下宅村……。 |
徐氏世居,子孫繁衍,分居上、下兩廳(宅),此處下廳,故名。1948年為下宅村歸后徐鄉所轄,1950年為下宅村,屬下宅鄉所轄,1958年為下宅生產隊,屬下宅大隊所轄,1961年為下宅生產大隊,屬下宅公社所轄,1984年政社分設后為下宅村,屬下宅鄉所轄,1992年撤區擴鎮并鄉屬橫山鎮所轄;龍門橋村:1948年為龍門橋村歸后徐鄉所轄,1950年為龍門橋村,屬橫山鄉所轄,1958年為龍門橋生產隊,屬杜野大……。 |
下宅村有180戶共計482個人口,其中黨員16個。全村共有3個自然村,目前村內人均收入達4360元,村內以水稻,茭白為主要農業,水稻380畝,茭白180畝,除農業外,我村又有4家企業,為我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效益,該村曾多次被評為先進集體!。 |
金東區澧浦鎮下宅社區位于澧浦鎮以南離金華市區不到8公里,金義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曾為東湖鄉政府駐地,現為東湖片周圍15個村的集鎮所在地。全村現有農戶409戶,總人口1036人,下設村民小組8個,黨員45人,村兩委8人,村民代表23人,全村耕地面積947余畝,山林面積532畝。農民收入主要靠種植苗木,養殖業為,來料加工為主要的來源,年人均收入6000元,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0萬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