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馮村位于沙河市中部,屬丘陵地貌,329省道貫穿東西,東距邢臺機場3公里,沙河市區10公里,西距新城鎮3公里,交通便利。村現有耕地2400畝,人口3300余人,以周、任兩性居多。農業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雜糧農作物為輔。工業以無紡布、玻璃深加工、汽車運輸等為主。 ……。 |
明初,馮姓遷此定居,取名馮家村。后村分為二:東馮村、西馮村。西馮村……。 |
西馮村位于故城縣建國鎮西部 4 公里處,村莊面積190 畝,耕地710畝,戶籍人口606人,現有黨員16人,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 |
明代永樂年間,有馮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以姓氏得名馮村。后發展為東、西兩村。西馮村……。 |
西馮村是河北省滄州市青縣曹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922107224。 |
西馮村村級概況 西馮村在樺川縣創業鄉東南方5公里處,全村共有農戶438戶,人口1452人,轄地面積5.8平方公里,有耕地9620畝,村支部1個,村委會成員5人,黨員23人。2010年西馮村黨支部在創業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基層組織能力提升為重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黨建工作重點,不斷加強黨支部的自身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發展經濟中找準切入點,使全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
據李氏祖碑記載,李姓始祖于明末崇禎年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距大馮較近,而得小馮,后以方位更名為西馮村,沿用至今。清同治六年(1867)《滑縣志》載有“西馮村”。明、清開州屬直隸大名府,井店襲元代鄉、里、甲制,稱開州孝義鄉井店里。1913年,開州改開縣,仍屬之。1914年,開縣復名濮陽縣,仍屬之。1934年,濮陽縣分為五個區,井店屬第九區第十八鄉。1940年,冀魯豫邊區設高陵縣,井店屬之。1949……。 |
馮氏于唐代末年在此定居建村,因馮姓居多,位于三道崗陵西方,故名西馮陵。清代屬陳樓扶溝縣地方。民國年間屬扶溝縣北區(白亭)。1949年屬扶溝縣五區(崔橋)。1958年屬江村公社。1983年屬江村鄉。1988年設西馮陵村民委員會。1990年屬江村鎮。西馮村……。 |
馮姓居民的較多,故名。2001年區劃調整,由區政府命名為西馮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西馮村:位于夏莊村東北2公里處。……。 |
后白鎮西馮村位于國家4A級風景區、道教圣地茅山西麓,緊挨茅山水庫,屬于典型的丘陵地區。全村占地面積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多畝;全村有5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農戶495戶,1700余人口,現有中-員47人。村黨員服務中心內設“兩站五室”,即村黨員管理站、電化教育工作站,教育培訓室、綜合活動室、便民服務室、調解室、健身室,集便民服務、遠程教育、干群議事、糾紛調解、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 |
西馮村是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墾利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505001201。 |
西馮村 位于街道西北部,黨支部書記王德新,村委會主任王增仙。2010年底全村有138戶,471口人,耕地面積1413畝。種植糧食30畝,棉花2050畝。糧食總產18噸,棉花總產359噸;豬存欄1600頭。該村主要產業是種植業、養殖業,農業特色是棉花新品種試驗田及泥鰍蓮池藕的種植,淡水養殖水面近100畝。村內農業企業較多,典型代表是村民合伙入股經營的旭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 |
西馮村位于鄉政府西南1公里處,總人口445人,總戶數116,耕地面積1021畝,養殖場3處,外出務工人員225人。村“兩委”班子自任職以來,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立足西馮村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建設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當作目標,真抓實干,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規范了民主議政日活動,村務、財務有序公開,村民生產生活更加和諧穩定。……。 |
西馮村簡介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大路口鄉下轄村,明洪武九年,馮氏祖由河南八里廟遷此建村,命名為馮莊,清順治年間,因分支為西馮和東馮,此村為西馮村。耕地面積1441畝,333戶,共1351人。……。 |
喬莊鎮西馮村,位于博興縣北部,黃河南岸,毗鄰打漁張灌區引黃閘森林公園風景區。全村現有65戶,220人,耕地280畝,魚塘300畝。農業以糧食作物種植、水產養殖為主,工副業有各種經營、外出務工等行業。全村有9名黨員。2011年人均純收入6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