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村位于古城鄉人民政府西南部,距蚌阜界公里高速公路1公里,北靠淝河,東西南三面分別與路崗村、新淝村、草寺村和三巷村相鄰。新化村各村民組之間有柏油路、水泥道路相通,還有大小客車十余輛從村里發往懷遠縣城。新化村共有3400多人,527戶,有21個村民小組,黨員51人,村民代表50人。耕地面積5300畝,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為主。新化村是個典型大村,勞務輸出600余人。在全國各地務工、經商、……。 |
1952年時由兩村各劃出一部分組成新的一個村,故名。1949年前屬高歇鄉五保,1952年又高湖村劃出一部分,和平鄉劃出一鄰成立新化大隊,1958年改新化管理區,1962年改為新化大隊,1984年更名為新化村,隸屬高歇鄉。1993年組建高歇鎮,隨屬。2001年5月撤銷高歇鎮并入杜市鎮,隨屬。2001年將高湖村并入新化村。新化村……。 |
新化村位于武平縣中堡鎮東北部,距離中堡集鎮17公里,村駐地四周大部劃入梁野山保護區,典型山區,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土地肥活沃,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非常適宜各種果樹、蔬菜、煙草、仙草、毛竹等生長。全村15個村民小組,340戶1540人,黨員55名,經造福工程等搬遷至縣城的人口約有120戶450人。山林面積24500畝,耕地面積700畝。大力發展養雞、蔬菜、烤煙、毛竹等特色產業等特色產業,有效推進土……。 |
新化村位于雷王鄉東面,有山有水,風景優美,古時因村周圍全是酸刺荊棘,所以俗稱酸刺灣,又稱新化,現今沿用。新化村隸屬雷王鄉,先后隸屬大潭區、茨壩區,1958年改設為大隊,隸屬中壩公社,1961年改為公社,1966年與江口公社合并,1969年12月后分設,1983年恢復鄉建制并改名為雷王鄉。新化村……。 |
早在建國初期,人們遷居此地時,曾店公王辦的新猷學校與澄洞辦的同化學校合并,故名。南朝齊國唐、宋歷代屬程鄉縣,萬安鄉,明代屬萬安都,清康熙年間,屬程鄉縣,畬坑堡,民國時期屬畬坑鄉,1949年屬曾店鄉,1958年稱新化生產大隊,1983年稱新化鄉,1987稱新化管理區,1999年稱新化村委會,沿用至今,隸屬梅縣區畬江鎮。新化村……。 |
為紀念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建立,由石磜村更名為新化村。1950年,坪上、黃豆坪、中心等村聯合稱新化村;1951年12月,屬惠陽縣第二十一區(區府設在公梅),稱新化小鄉;1954年,改稱新化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7年12月,屬惠陽縣,并入寶溪鄉。1960年,改稱新化生產大隊;1963年2月,屬高潭公社,稱新化大隊;1983年,改稱新化鄉;1987年3月,依據惠東府函﹝1987﹞22號文的批復,改稱新……。 |
新化村在全鄉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該村“兩委”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始終把發展村級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在長壩鄉黨委政府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政策推動下,該村結合本村實際,發展烤煙、花椒、大棗、核桃、辣椒等經濟作物種植和生豬等養殖,利于地域優勢,以特色農業為主導,帶動農業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2011年,全村共種植烤煙500畝、花椒80畝、大棗130畝、核桃100畝,出欄生豬百余頭。--人……。 |
新化村位于辛莊鄉西側6公里,總人口803人,總戶數202戶,總耕地面積3100畝,村莊占地面積17000平方米,全村黨員17人,兩委班子6人,全村農民經濟收入以種植、養殖和外出打工為主,現在村實現了安全飲水,網絡電視全覆蓋,2019年我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調整種植模式,發揮第三產業讓農民增收!。 |
新化村是黑龍江齊齊哈爾市訥河市訥南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281105204。 |
新化村是黑龍江黑河市嫩江市伊拉哈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1121101209。 |
新化村是黑龍江哈爾濱市雙城區蘭棱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230113004211。 |
新化村龍井市新化村位于龍井市東南部,距龍井市4公里。全村共有6個自然屯,6個村民小組,337戶,1280人,其中朝鮮族1255人,黨員59人。全村耕面積236公頃,其中水田面積67公頃,旱田面積169公頃,村主導產業是飲食業和畜牧業。全村有線電視普及率100%,電話普及率99%,磚瓦房普及率95%!。 |
新化村是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鳳嶺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640423206999。 |
1949年至1957年為新化自然村;1958年至1983年為新化大隊,1984年為新化村委會;2001年1月,撤鄉并鎮,開化鄉并入雷家磧鄉,屬雷家磧鄉;2002年7月,實行村組撤并時,將小王家溝村、月圓塔村和明地局村并入新化村,屬雷家磧鄉新化村至今。新化村……。 |
1940年—1950年9月,歸屬鳳梧鄉第九保。1950年10月—1952年4月,屬第五區新聯(第十九)行政村。1952年5月—1957年4月,屬第五區新聯小鄉。1957年5月—1958年8月,屬新聯縣直鄉新化高級社。1958年9月—1959年7月,屬新聯大管理區。1959年8月—1961年5月,屬立馬縣直公社下轄的新化小管理區。1961年6月—19762年6月,雪山區新聯大公社下屬的新化大隊。19……。 |
取“新的發展變化”之意得名。解放前稱洛馬保(箐),1950年稱洛馬村,1953年稱新化鄉,1958年稱維登公社新化管理區,1962年稱新化公社,1965年11月由蘭坪縣劃歸維西縣,1969年稱新華大隊,1984年稱新化鄉,1988年稱新化行政村,2001年村改委成立新化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化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