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寺含義新建寺院,原系根岔小寺院。1956屬西倉區管轄,1958年紅星公社管轄,1961年西倉鄉新寺公社,1966年改名為西倉鄉團級公社,1968年更名為西倉鄉公社新寺大隊,1983年9月改為新寺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新寺村……。 |
新寺村是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佐蓋多瑪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區劃代碼為623001202203。 |
因該地在解放初建有南禪寺寺院,故此得名新寺村。1970年原稱楊壩、水溝的新寺大隊,與包括劉莊、郭莊、周莊、普陀原稱的普陀鄉合并。名為新寺大隊,1979年改名為新寺村民委員會。新寺村……。 |
清朝末年,該村內有位名人李某在朝為官,發動村民修建了一座寺廟,一進三院,內栽有一棵很大的黃楊樹,從而得名李家寺。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將寺廟拆除。1970年又在該地修建了一座寺廟,用作教室上課,故名。1949年文縣解放,1951年全縣調整為6區46鄉,屬臨江區橋頭鄉轄。1953年6月全縣調整為9區70鄉,屬橋頭區舊舍鄉轄。1955年10月合并區、鄉機構后,屬臨江區舊舍鄉。1958年4月舊舍鄉更名……。 |
新寺村成立于2005年,位于新寺鎮區地位,是以前的中心大隊和三宏大隊合并而來。新寺村……。 |
1978年以前與現西鞏驛鎮鏵尖村村民委員會合稱西鞏驛鏵尖村,由于原鏵尖村面積大,為方便管理,雙橋、八溝等五社便與鏵尖村分離,因上岔新建有寺廟花坪山興雲寺,故定名為西鞏驛鎮新寺村村民委員會。1949年屬西鞏公社鏵尖大隊,1983年更名為西鞏驛鄉新寺村村民委員會。新寺村……。 |
以村民委員會原所在地新寺(今廢)得名。清屬樂善保。1921年屬興新鄉。1932年屬王店聯保。1945年屬王店鄉。1950年屬吳寨鄉。1956年屬閭河中心鄉。1958年為閭河人民公社二營。1961年建新寺生產大隊,屬閭河人民公社。1983年改設新寺村民委員會,屬閭河鄉。新寺村……。 |
意為有一座新修建的寺院,故名。新寺建于清末比扎茲寺達建而稱新寺,又叫上寺。現為居民地,1949年建政時為福海鄉之行政村,1958年后為福海公社的生產大隊,1983年整理分社時改稱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新寺村……。 |
新寺村位于滬杭公路兩側,東至竹港,西至胡橋村、三橋村,南至郊奉港,北至肖家橋連接縣城南橋。A4高速公路貫穿,科工路、觀公路、新林路、滬杭公路,三橫一豎主要道路貫穿我村。1940—1949年設立2個地下黨支部,1949年后新寺村屬法華管理區,境內有泥樓村、油車村、教北村、斜路村、曹家村、騎塘村等自然村落。1957年8月撤區并鄉后隸屬新寺鄉。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后屬第六營部。1975年紅光大隊易……。 |
新寺村位于皇甫西南方向,北依孤峰山,東臨袁家莊,西與臨猗相接,南通東埝村。村莊因在孤峰山腳下,故村民大多依山而居,房屋建筑以窯洞居多,沿山而上,分為四個自然村。全村共有居民74戶,262人,其中黨員9名。全村總占地面積3050畝,其中可耕地面積2200余畝,均為旱地,北趙引黃工程在我村東西貫穿,占地面積40余畝,預期可灌溉耕地面積800畝左右。歷屆村兩委立足村情,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目標,緊緊圍繞抓……。 |
新寺村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明陽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1903100999。 |
據境內“新寺嶺”,山嶺上系解放前建的一新寺,村以此得名新寺村。建國前屬花橋鎮第6保,1953年為消河鄉新寺村。1961年改名消河公社新寺大隊。1984年社改鄉,改名消河鄉新寺村。其名稱并沿用。2019年12月,將消河鄉并入花橋鎮,更名為花橋鎮新寺村。2020年5月,撤白泥村,并入新寺村。新寺村……。 |
新寺村位于來牟鎮西南方向,幅員面積9.2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小組,戶籍總人口652戶1926人,黨員65名(預備黨員1名),4個黨小組,成立自貢市首個數民族之家。耕地面積3500畝,其中田1980畝,土1520畝,公益林面積3557.7畝。水利工程:山平塘22口,石河堰3座,小型水庫1座,提灌站4處,渠道1.1公里。 本村主要產業是:生豬養殖(規模養殖場兩個)、柑橘種植1800畝(主要品種是春見……。 |
新寺村:新寺村轄4個社,204戶,541人。幅員面積約20平方公里,交通方便,是瓦屋山觀光賞景的必經之村。森林覆蓋率86%以上,以林竹為主導產業,其收入占總收入的80%以上。近年來,大力開展環境綠化工作,突顯亮點,有農家樂9戶,已初具規模,努力打造生態旅游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