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店村基本情況鹽店村位于新莊鎮最東南,距鎮政府10公里,轄鹽店、朱小樓、沿河村、馬莊、郭樓等5個自然村,人口3968人,耕地面積4482畝,村活動場所設在鹽店自然村。……。 |
指境內鹽店,故名。建國初設鹽店大隊,后改稱村。2004年由原鹽店大隊、五角大隊和卷洞橋大隊合并為鹽店村村民委員會。鹽店村……。 |
明洪武年間,張姓自山西洪洞縣遷入此地居住后,開設鹽店,故名。1949年,設立平原省,屬平原省清豐縣第一區。1950年,改屬平原省清豐縣八區。1952年,撤銷平原省,屬河南省清豐縣八區。1958年,為柳格人民公社鹽店大隊。1962年,為雙廟人民公社鹽店大隊。1983年,體制改革,為雙廟鄉鹽店村民委員會。鹽店村……。 |
傳有人在此設立鹽業中轉店,系食鹽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站點,故名。明嘉靖三年(1552)屬慶云鄉太平保。清嘉慶元年(1796)屬盈里。1943年屬魯山縣四維鄉。1949年屬魯山縣四區背孜鄉。1956年屬魯山縣瓦屋區長河鄉。1958年更名為鹽店大隊,屬魯山縣瓦屋區。1961年屬魯山縣瓦屋區背孜公社。1969年屬魯山縣背孜公社。1983年更名為鹽店村民委員會,屬魯山縣背孜鄉。鹽店村……。 |
明代時期,此地商鋪林立,村民賣私鹽較多,得名為鹽店。1949年屬裴橋區裴橋鄉。1959年屬裴橋公社鹽店大隊。1961年屬裴橋區書案小公社。1966年屬裴橋公社鹽店大隊。1984年屬裴橋鄉鹽店村民委員會。1998年裴橋鄉撤鄉設鎮,鹽店村隨其所屬至今。鹽店村:位于裴橋鎮西南8公里處。……。 |
以境內自然村鹽店而得名。1977年,從裕東村劃出時,以境內自然村鹽店而得名鹽店大隊。1978年,從奤套、裕東劃出建奤北大隊。1983年,為鹽店村村民委員會、奤北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4月,六垛村村民委員會、奤北村村民委員會與鹽店村村民委員會合并設立新的鹽店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鹽店村:位于六垛社區東南3公里處。……。 |
一位外地客商船運大鹽到本村(地點在現在的八組),在河岸建了碼頭、開起鹽店,其生意十分紅火,從此,這個地方就稱為鹽店。1965年從高西大隊劃出,成立小園大隊,1980年更名為鹽店大隊,1983年改為鹽店村,成立鹽店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鹽店村:位于高溝鎮以西2公里處。……。 |
鹽店村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風水梁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50621107206。 |
鹽店村是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表白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1425101236。 |
鹽店村是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1325102284。 |
鹽店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年間,徐氏祖徐確由本鎮西埠頭村遷來建村,并在此架鍋燒鹽,由此取名為鹽店。 村莊人口 位于溫泉鎮政府駐地東部6公里,前臨大海,總面積1200畝,其中耕地面積800畝,有居民200戶,人口600人,自1996年以來共出大專以上學歷學生30人。 經濟狀況 我村以建筑業為主,在外創業人口達到80人,規劃建設養殖小區1個,共5家,年養殖生豬數量達1000余頭,2004年人均收入……。 |
鹽店村位于高樓鄉東部,距鄉駐地2公里。村黨支部書記段廣居,村委會主任段廣居。全村有劉、段、孫、張等16個姓氏, 劉、段姓最多。有5個村民小組,440 戶,1376人。村東西1200 米,南北6000米。利民公路穿(傍)村而過。耕地136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豆等;水產養殖面積2.3萬畝,產量60萬公斤;畜牧養殖專業戶3個,其中養雞1500 只,養鴨1600只,總收入40萬元。全村硬化道路9 公……。 |
秦代有村名為鹽店村,公社化時期為鹽店大隊,1984年撤公社設鄉為鹽店村委會,沿用至今。鹽店村……。 |
鹽店村是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錦城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13437100999。 |
鹽店村是一個擁有4300年歷史的古老村落,地處大邑縣城西面,晉原街道南面,距縣城約五公里。東面與斜江河相接;南面與王泗鎮相接;西面與義興村相接;北面與王泗鎮相接,常住人口6923人,戶籍人口7552人,黨員145人,下設3個黨支部,幅員面積為6.2平方公里,村民小組30個;經濟發展以個體、務工為主;鹽店村范圍內有綠道,河流、綠化面積大,環境優美,生態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