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村位于申集鎮西部,西與東劉集鎮三張村、北與蔣集村,南與小圩鎮的鳳凰村接壤。該村由原孫莊、張村、廉直三個小村于2002年合并而成,全村轄10個自然莊,14個村民小組,共有1056戶,4215人,有勞動力1800余人,外出務工900人左右,有耕地11800畝,人均2.5畝,屬旱作區,農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為主,養殖業以養殖西門塔爾牛、波爾山羊和生豬為主。 村內交通便利,申張公路橫穿全境……。 |
地理位置張村村位于徽州區西北部黃山山脈腹地,牛-張公路穿村而過,緊鄰張村河,南距區政府所在地巖寺30公里,北距黃山風景區30公里。自然條件張村村系典型的山區村,農業資源比較貧乏,主要生產茶葉及少量林木,一年四季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類型,全年降水量約1500mm,主要降水集中在早春和梅雨季節,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年主要風向為東南風,全村森林覆蓋率達85%。人口和社會經濟概況全村總戶數1……。 |
張村行政村,下有四個自然村,5800人,4000畝土地,約5000畝山林和荒山。該村座落在白土鎮西部,錦屏山下,一面環山,一面環水,村莊座落倒流河南岸閘河東岸,全長4.5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八里多路,貫穿四個自然村,交通方便。 全村130多名黨員,一個總支部委員會,分三個支部委員會,具體:馮樓支部委員會、張村支部委員會、祝寺支部委員會。 該村主要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多種經營并舉,主要生產小麥、玉米高效……。 |
張村簡介 張村位于云樂鄉東南部,蔡大路穿村而過,村委會距鄉政府約3公里。全村總人口1338人,總戶數381戶,共14個村民組。全村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763畝。2007年村農民人均收入為3650元。毛竹、茶葉種植為該村產業特色,共有毛竹4500余畝,茶園1500余畝。張村黨總支下設張村、呂家二支部,共有黨員56名。……。 |
張村村:位于小張灣村西北側。……。 |
猴嶼張村地處閩江口南岸,地形呈南北傾斜之勢。近千年來,在這里繁衍著一代又一代的張氏后裔。村莊背靠后門山,相傳在后門山有一處“猴穴”,故而得名“猴嶼張村”。新中國成立后,初屬長樂四區,1956年9月并入潭頭六區,1958年9月改為潭頭人民公社下轄,1987年12月從潭頭鎮劃出,成為猴嶼鄉下轄四個群眾自治組織之一,命名并沿用至今。猴嶼張村地處長樂北端,閩江口南岸,與瑯岐島扼閩江之“咽喉”。境內山場21……。 |
因該地原住戶姓張,由此得名張村。最早稱張村。1958年9月,成立湫頭(躍進)人民公社張村生產大隊。次年1月,改稱湫頭人民公社雙佛堂大隊張村生產小隊。1961年5月,改稱雙佛堂公社張村生產大隊。1965年4月,改稱湫頭公社張村生產大隊。1983年9月,改稱湫頭鄉張村村民委員會至今。張村村……。 |
原是張氏村落,故名。元朝末期,土寇黃斌作亂,有張姓居民從會城遷至石船山東南山腳避亂,開基立村,稱張村。其后,黃姓從杜阮遷此,后代康成被張公招為女婿,為感恩張公,立下遺訓“張村之名不能改”。民國時期至1951年屬第五區大同鄉。1952-1957年改為第十三區張村鄉(1955年第十三區改稱大澤區)。1958年并入大同管理區。1959年改為張村大隊。1984年改稱張村鄉。1986年為張村村委會。1988……。 |
因本村居民多為張姓,故名。1959至1963年屬馬安甘蔗場張村良種場,1964至1983年屬水口公社紅星大隊,1984至1986年屬水口區水口鄉,1987至1990年屬水口鎮張村委會,1990年成立水口鎮張村管理區,1999年撤管理區成立張村村委會至今。張村村……。 |
張村村是廣西玉林市興業縣高峰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50924109215。 |
張村村地處邕寧區城區東面,距離城區8公里,全村共33個村民小組,分別居住在(岜平、煙墩、新平、張村、柳里、湴村等)6個自然坡,現有人口3286人,共846戶,耕地面積4035畝,其中水田200畝,畬地3875畝。村黨支部共有黨員51人;其中女性黨員15人,60周歲以上黨員17人,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13人。近年來,張村“兩委”班子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緊扣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以科學發展觀統……。 |
張村,因始由張姓人遷居,故名。1950年稱張村,屬蒙山縣第五區杜莫鄉。1952年張村與龍珠村并為張村鄉,屬蒙山縣第六區。1953年劃歸荔浦縣第十二區,后改屬荔浦縣第七區。1955年屬杜莫區。1958年改張村大隊,屬杜莫公社。1961年分為張村、古垌2大隊,并析出龍珠、龍嶺2大隊。1962年張村、古垌、下樟3大隊并為張村公社,屬杜莫區。1963年龍珠公社、杜莫公社長社大隊并入。1968年復改張村大隊……。 |
張村,傳明萬歷七年(1579年)張姓人從陶圩禾稿村遷建,故名。1950年成立張村農民協會。1951年改稱蘇村鄉。1958年改稱張村大隊。1962年改張村公社。1968年復稱張村大隊。1984年改張村村民委員會。1989年改稱張村村公所。1995年改稱張村村民委員會。張村村……。 |
張村村位于楓香鎮南部,南接楓元村,西鄰馬蹄鎮軍河村,北接楓居溫水,離楓香鎮政府6公里,距遵義縣城南白45公里,轄區有30個村民組,1015戶,總人數4283人,有耕地面積4513畝。全村戶居集中,通訊暢通,電話普及率達7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主要經濟來源有烤煙、辣椒、西瓜種植、種養殖業,全村人均收入1800元,人均占有糧食380公斤。是楓香鎮典型的農業村。有村干部6人,其中下派干部1人……。 |
張村村是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狄邱鄉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423200215。 |
明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一戶姓張的定居此地,因姓取村名張村。張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