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后溪鎮張村村 張村位于衢江區西南半山區,距衢城20公里,距鎮政府3.7公里,共有二個自然村,分別為張村和西塘。1.經濟建設。村內無企業,目前村民以種養業為主,柑桔和生豬養殖為該村的主要產業,外出務工和澆筑圈梁為輕壯年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全村近50%的外出務工者。 2.村級組織建設。有黨員34人,區人大代表1人,村兩委班子5人,其中女村委1人。 3.基礎設施建設。以建設“萬畝無公害柑桔精品園區”為抓手,完成張村西……。 |
130、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白洋街道張村村 解放初建立張村行政村。1955年成立張村農業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張村管理區。1961年成立張村大隊。1985年建立張村村委會,并沿續至今。白洋街道張村村共有923人口,一個自然村,黨員23名,全村人均收入達到5475遠.耕地面積809畝,山林面積2420畝.其中農作物經濟有糧食.水果,生豬.……。 |
131、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塔石鄉張村村 張村村位于塔石鄉西南部,全村93戶,241人,全村山林面積5887畝,耕地面積251畝。 塔石鄉是個山區鄉,境內為群山盤亙,西南多海拔1000米以后桑山峰,以“小金竹尖”海拔1336米奪金華市最高峰之冠,“小龍蔥尖”海拔1324米排位次高峰。清澈甘洌的九峰水源于我鄉境內,是錢塘江支源匯水區;有8000公頃大93%的森林界定為“國家級生態公益園區”。山間彩蝶翩翩、飛鳥喳喳、爬蟲游動、走獸蹦跑,有角……。 |
132、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崇仁鎮張村村 據宗譜記載,宋元祐三年,張氏因探親訪友,游覽真如玉龍,悅其山水秀麗,至此駐馬,故曾有駐馬坑之稱。后創業于此,以姓氏命名,改名為張村。1949年與坑東合并為張村農會,1956年單獨組織張村高級社,1961年單獨成立坑西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隊址在張村,以駐地名為張村大隊,2007年由張村、白水坑、坑東三個自然村合并為張村。張村村……。 |
133、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章鎮鎮張村村 張村村位于章鎮鎮東部,與下官交界,距集鎮10公里,是有名的“四季仙果村”。 區域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10畝,水田3010畝,旱地200畝;山林13995畝,其中茶山650畝,毛竹山250畝,板栗山500畝。全村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100畝,總產1992噸;林地總面積6981畝,主要為用材林和經濟林,用材林以松杉樹為主,經濟林有毛竹、板栗、水果等,農業總產值 1280 萬元,其中農業105……。 |
134、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張村鄉張村村 張村村是張村鄉人民政府駐地,分張村、大巖坑、道堂基三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78戶,共786人,其中外出勞動力有611人。全村有耕地面積361畝,林地面積9111畝,是地質災害重災區,后山滑坡體19萬立方米,是省、市掛牌的A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011年人均純收入為5740元,農村經濟總收入為766.46萬元。一、支柱主業發展和閃源開發情況:以示范園區、示范戶培育為抓手,建立錐栗園區和示范戶;發動和鼓勵……。 |
張村村民委員會,轄六個自然村,2014年統計,共445戶,1378人。因駐地張村得名。解放初張村屬水閣鄉,一九五八年屬水閣管理區。一九六一年成立水閣公社時建張村大隊。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改建張村村委會。張村自然村,160戶,550人。系張村村委會駐地。位于綠谷大道東側,村以姓氏取名。上橋自然村,160戶,550人。此村位居官山村上方,且村頭有座木橋,因名。河埠自然村,28戶,80人。村坐落龍石坑入大……。 |
136、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江東街道張村村 張村江東街道張村位于義烏中學南側,甬金高速公路北側,距江東街道辦事處約6.5公里,村域面積45畝,耕地面積243畝,全村共有農戶147戶,常住人口341人,外來人口700余人,村兩委班子共7人,黨員20人,村民代表11人,4個村民小組,有生產企業35家,以皮帶、飾品、玩具、注塑、繡花等生產加工為主。農業生產以種植葡萄為特色經濟作物為主。近年來在上級黨工委、辦事處的正確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