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李村是由原張李村、李套村及張李街道合并而成,屬鄉政府駐地村,村部位于鄉工業園區內,西至時淠圍堤,東至迎河航道,南臨板橋鎮南坊村。張李村總面積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4公頃,總人口6240人,1380戶,下轄51個村民組,一個街道。本村農業種植結構為水稻-小麥、水稻-油菜等常規種植模式。 張李村村級組織健全,村黨總支下設兩個黨支部即農業黨支部、村務黨支部,共有黨員99人,共分13個黨小組,其中……。 |
張李村是雙浮鎮下轄的重要村委會之一,位于鎮域的西南部,并于舊縣鎮和高廟鎮接壤,人口達5200多人,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自然村為18個,村里的主要道路有環鄉路,貫穿14個自然村,是本村經濟發展的主要道路,基本農田6000多畝,其他農田水利設施一應俱全,能夠達到旱澇保收。目前,張李村花卉基地和葡萄大棚正在籌建中。……。 |
百年前,張、李兩大姓聚集地,故而得名張李村。1949年名為張寺村,1958年張寺大隊屬于包集公社,1980年至1984將李山劃分給張寺村,屬于石堡公社。1984年,撤鄉建鎮后,張寺和李山合并為張李村。屬于石堡鎮至今。張李村……。 |
村民委員會區域內有大張莊、洪河李。清初(1644),李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村遷此居住,因村小,更名小李,后因與本鄉小李村委重名,據上政〔1987〕號文件批復,故更名為洪河李。明末,張姓家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分兩處定居,此村人多,故名大張莊。因與邵店公社小張莊大隊重名,與區域內小李莊合一,更名為張李大隊。清屬康奎圖奎王里。1931年屬七區(東洪橋)黃泥橋鄉。1941年屬楊坵鄉。1949年屬蔡溝區。19……。 |
明屬承天府京山縣,清代屬湖北安陸府京山縣。1949年后,屬潛江縣第九區,為張李家村;1955年1月成立張李初級合作社,屬潛江第一區;1955年7月屬天門縣多寶區;1956年成立張李高級合作社屬多寶農業指導組,1958年屬曙光人民公社;1959年屬多寶人民公社江漢管理區,為張李大隊;1961年政社分離,屬多寶區江漢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屬多寶人民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屬多寶區羅漢鄉,大隊變更……。 |
余張村地處三合鎮的南部,多為丘陵地區,現有8個村民小組,160戶,總人口827人,黨員21人。耕地面積1307畝,以種植水稻和棉花為主,人均收入8505元。2006年,余張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村級事業蒸蒸日上,村民文化、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余張村大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村領導班子經過不斷加強學習,黨性認識顯著提高,形成了敢拼敢干,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的良好作風。村干部努力為群眾辦實辦好事,投資1萬多……。 |
張李村是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樂平鋪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523101999。 |
張李村是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溫陳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1523003999。 |
張李村是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斗虎屯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1502104252。 |
張李村是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322106329。 |
張李村是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昆侖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0302102230。 |
張李村是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王府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781001247。 |
張李村姓張和李的人居多,故名。1951年土改時稱張李村,1956年合作化時稱勝豐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稱張李生產隊,1961年稱張李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復稱張李村。1995年12月撤鎮設街道隸屬路南街道辦事處。張李村總人口1410人, 453戶,黨員37人(包括2個預備黨員),10個村民小組,村有一個小型工業區,有企業13家,1個村屬變速器箱市場。建有一支20多人的義務治安巡邏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