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莊鎮趙家村位于303省道南,婁莊鎮東南4.5公里處。東鄰淹周村,南鄰大山村、楊集村,北鄰蔣圩村、王趙村,西鄰姚山村,村轄13個自然莊,大趙、田集、山前趙、后趙、小高、小王、小張、小曹、北范、南范、張圩、小陳、小葉組,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全村3210人,土地面積9117畝。村設黨總支部一個,下轄兩個黨支部。村內山石資源豐富,轄7座山頭,青龍山、二郎山、虎山、范山、曹山、玉石山、齊睸山,……。 |
該村因趙家坪地名而得名趙家村。1949年初為老寨鄉趙家村。1951年置為趙家村。1958年村更為管區。1961年改管區為大隊。1980年因重名更名趙家大隊。1984年改稱趙家村,隸老寨鄉。2001年老寨鄉撤銷,其境并入五福鄉,2003年12月,團壩村1-3組、西坡村并入趙家村,隸五福鄉,2018年撤五福鄉設五福鎮,村隨隸,名稱沿用至今。趙家村……。 |
趙家村,因其境內趙姓居多而得名。1951年1月建村時命名趙家村,1958年11月公社化時改為趙家大隊,1984年恢復趙家村。2004年9月村組建制調整時,將趙家村、安家村合并為趙家村,沿用至今。趙家村……。 |
該地名自使用起一直沿用至今。趙家村……。 |
趙家村為于雷王東北方向,據當地老人說:趙家村以前住有大量趙氏居民,村旁流淌一條小河,故而先人為此地命名高家河,現簡化趙家,沿用至今。1961年改為公社,1966年與江口公社合并,1969年12月后分社,1983年恢復鄉建制并改名為雷王鄉,雷王鄉人民政府成立,趙家隸屬雷王鄉17行政村之一。趙家村……。 |
相傳很久以前,姓趙的族人聚居此地,故名。1956年設立城關公社,趙家為趙家公社。1984年撤社設鎮后,改趙家大隊為趙家村民委員會,一直以來沿用至今。趙家村……。 |
原名叫趙家村,地勢平坦,95%以上的人姓趙。村子南依西漢水,大約1958年左右,由南丹溝、菊家莊合并為趙家大隊,故叫趙家村。1958年前后,為祁山人民公社祁山大隊,1983年更名為祁山鄉趙家村村民委員會,2014年下半年更名為祁山鄉趙家村村民委員會。趙家村……。 |
劇老人講述,原先有一趙姓人氏,在此地生活,其后代都姓趙,全村無其他姓氏,故而得名趙家村。1984年以前屬長道公社,叫趙家大隊,1984年改設村委會叫趙家村村民委員會。趙家村……。 |
明末此地坐曹姓人,清時又遷居了較多的趙姓人,故稱曹村趙家,1983年社改鄉改稱趙家村村民委員會。中華民國時期,屬良平鎮第三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寧縣第八區第一鄉(趙家);1958年9月成立趙家大隊,屬早勝公社平子管理區良平鄉;1962年,屬良平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時更名為趙家村,屬良平鄉;2015年12月撤鄉建鎮,屬良平鎮。趙家村……。 |
以明朝時此地趙姓居民較多以此而得名為“趙家”沿用至今。1951年設趙家村村民委員會,隸屬于鎖龍鄉人民政府。1958年改為趙家村生產大隊,隸屬于鎖龍人民公社。1983年復置趙家村委員會至今。趙家村……。 |
姓氏以趙姓為主。1949年屬安定區,1958年成立草峰公社設趙家大隊,1983年人民公社改鄉時改稱趙家村村民委員會,2002年成立平涼市崆峒區人民政府,隨之更名為平涼市崆峒區草峰鎮趙家村村民委員。趙家村……。 |
村內居民以趙姓居多。土改時屬黨原區第四鄉,公社化時屬玉都公社樊家廟大隊,1961年歸黨原公社,1962年為趙家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改為趙家村委會。趙家村……。 |
趙家以趙姓為主,所以叫趙家村。1958年隸屬于東塬大公社,1960年為趙家大隊,隸屬于東塬公社。1983年成立東塬鄉人民政府,趙家大隊改設趙家村民委員會至今。趙家村……。 |
1983年成立趙家村民委員會,該地名自成立以來一直沿用至今。趙家村……。 |
趙家村位于安順東南面,距幺鋪鎮2.5公里,有村級公路通村,全村共138戶,558人,有4個村民組,總耕地面積205畝,其中田205畝,人均年純收入達800元,屬于省定二類貧困村。趙家村所處區域屬于黔中山地地貌區,地貌形態為中低山峰谷地及峰叢洼地的巖溶地貌類型,地形切割較淺,起伏小,地勢東低西高,多平平均降雨量1200mm,多年平均蒸發量1150mm,年增平均氣溫14.5℃,相對濕度82%,無霜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