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黃村位于淝河鄉東南,淝河北岸,劉褚路南,原官莊、崔元、中黃、浦家四村合并的大村。西和中淝村交界,東與古城鄉相鄰,東西長達5公里。全村有20個自然莊,26個村民小組;耕地7813畝;人口5592人;黨員106人;村設黨總支,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個黨支部,14個黨小組;黨員議事會成員19人;流動黨員15人;村務監督委員會3人;村民代表47人;201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2011年農民人……。 |
中黃村概況淮南市潘集區泥河鎮中黃村位于泥河鎮的東北部,北面、西面環繞淮南礦業集團潘二煤礦,東北面與懷遠縣為鄰,距鎮政府一公里,縣道泥淮路、鄉村道中楊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村轄4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2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現人口2688人,其中城鎮居民986人,土地面積2890畝。近每年,我村充分發揮地理優勢,積極進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農村經濟生機盎然,農民生活……。 |
中黃,即寄予村民樸實,能夠飛黃騰達的聚落1949年10月屬新興縣第三區稱社中鄉;1951年屬三區中黃鄉;1955年屬上沙區公所稱中黃鄉;1958年2月屬社圩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11月屬社圩公社中黃大隊,1959年屬共城公社稱中黃生產大隊;1961年9月屬上沙公社稱中黃大隊;1968年4月屬上沙公社,稱中黃大隊;1975年屬上沙公社稱中黃大隊;1983年11月屬上沙區公所稱中黃鄉;1986年11……。 |
中黃村位于黎平城北24公里(直線),原中黃鄉政府駐地。黎錦公路經街心過,亮江河流經村邊,地勢平坦,長條形聚落,是縣內較大集市之一。原名中黃橋,萬歷年間(1573-1619),因建一座三拱石橋而得名,后簡稱中黃。海拔387米,年均氣溫16℃,最高氣溫34-36℃,最低氣溫零下3-5℃,無霜期290天,東接茶山村,南連秧南村,西與錦屏新化鄉交界,北與盎寨村毗鄰。國土面積19942畝。清道光年間設屯,民……。 |
中黃村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南10公里處,沙壤質土,地勢平坦,村民以農為主。全村237戶,972人,黨員38人,兩委班子3人,耕地1572畝,糧食總產量958噸,棉花總產量2噸,油料總產量17噸,蛋雞存欄34400只,鮮蛋總產量305噸,肉類總產量88噸,經濟總收入2590萬元(工業收入1912萬元),人均生活水平5370元。……。 |
明成化十年(1474)有位名叫黃義聘的人從大黃村遷此建村,取村名黃義聘。后人感覺直呼其先祖名諱不敬,又因與大黃同氣連枝,以大、中、小排序,便改稱中黃。1949年屬太康縣第二區(馬頭)。1958屬馬頭公社。1965年成立趙寨大隊,屬高朗公社。1979年析設中黃大隊,屬高朗公社。1983年改為中黃村民委員會,屬高朗鄉至今。中黃村……。 |
中黃村是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3101100215。 |
中黃村是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安定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430626101211。 |
中黃村位于臨池鎮東北部,總人口306人,耕地415畝,現有黨員12人,村民代表6人,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