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處御臨河與東河中間,地勢較平,現轄是原中坪鄉政府所在地,知名度較高,故名中坪。2004年由原二坪村、長石村、光華村合并為中坪村。2009年更名為中坪社區村民委員會,2019年將中坪社區居民委員會改為中坪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中坪村……。 |
此地原有一場,名中坪,得名。1952年設中坪村,1958年改為中坪大隊,1982年更為中坪村,2005年原中坪村、河溝村、吳家廟村、祝壽村合并為中坪村,地名沿用至今。中坪村……。 |
該村六社有一塊很大的坪地,為取中道、美好之意得名中坪村。以前名為八角村,2014年命名中坪村,設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中坪村……。 |
以村駐地中坪壩得名中坪村。解放前屬紅鹿鄉第二保,以中心壩得名,成立中坪村,1958年改為中坪區隊,1961年改為中坪大隊,1984年改為村至今,2009年由中坪村、尖峰村二村合并而成,其名沿用至今。中坪村……。 |
中坪村是重慶市忠縣白石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00233120999。 |
地處上、中,下三坪之間,故名中坪村。清屬大寧縣石門里九甲,民國為巫溪縣第二區銅罐鄉轄地。1958年設中坪大隊,1984年改中坪村,成立中坪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中坪村……。 |
因民國建鄉,由當時中寨、毛坪兩處的地主豪紳共議,兩地各取一字得名中坪。2003年村居建制調整,由原毛坪村和半溪村合并為中坪村,隸屬中平鄉。該名沿用至今。中坪村……。 |
中坪村委會:在西芹鎮駐地西南部9.6千米。轄中坪、后洋仔、桔樹灣、乾山、洋頭、洋尾、后塘、青窠、坑尾、東山10個自然村。有735戶2700人,居民為漢族。明洪武元年(1368)屬開平里。清仍之。民國23年屬第五區。民國25年屬第一區南洲鄉。民國30年屬西洋鄉,稱洋山保。1949年屬第五區。1952年屬西芹公社。1984年改今名。全村共有土地面積29000畝,其中耕地面積2640畝,林地面積2300……。 |
紅山鄉中坪村距鄉鎮所在地10.5公里,全村7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全村有191戶,總人口938人,勞力315人,外出務工人員210人,全村有28個黨員,其中女黨員5人,村兩委干部6名,其中村主干3名,村部在第二批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中修建,但設備功能不全,全村有耕地面積1280畝,林地面積3350畝(其中劃撥國有林10000畝,生態林5100畝),農民主要靠種植水稻、烤煙等經濟作物和外出務工作……。 |
因地處柳溝大坪的中部,故名。1980年10月改稱柳泉人民公社中坪大隊管理委員會。1982年3月撤社建鄉成立中坪村民委員會。中坪村……。 |
相傳此地處在四面環山的中間位置,且中間位置的地勢較為平坦,故稱為中坪。1949年石坪保改石坪鄉,1958年并入西鞏驛人民公社,1961年分設石泉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石泉鄉。1983年更名為石泉鄉中坪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中坪村……。 |
據《文縣地名資料匯編》記載,以中廟街、姚家坪各取一字得名。相傳村內有一廟宇“老倌廟”,以廟宇為名為中廟,建國后改為中坪。1949年文縣解放,1951年全縣調整為6區46鄉,屬碧口區中廟鄉轄。1953年6月全縣調整為9區70鄉,仍屬碧口區中廟鄉轄。1955年10月合并區、鄉機構后,今中坪村仍屬中廟鄉轄。1958年12月成立碧口公社,為碧口公社中坪大隊。1961年公社劃小,為中廟公社中坪大隊。1983……。 |
合作化時組建2個初級社,后合并為中坪高級社,故名。解放前屬東壩鄉。解放后屬東壩區龍潭鄉。1952年屬東壩區夾河鄉。1956年屬夾河鄉,合作化時組建2個初級社,后合并為中坪高級社。1958年屬羊路公社所轄,名為尖兵大隊。1961年分為姜案、新案、國棟、肖案4個大隊,屬夾河公社。1964年,姜案、新案2個大隊合并為中坪大隊。1983年改設為中坪村,屬夾河鄉。中坪村……。 |
該村于1976年由其他鄉鎮搬遷于此,所處位置在巴子坪的中間,故名。1976年為太石公社中坪大隊,1983年2月為太石鄉中坪村,1993年12月為太石鎮中坪村至今。中坪村……。 |
1958年公社化后屬火箭公社秦祁大隊,1962年屬秦祁公社中坪大隊,1982年地名普查為秦祁公社中坪大隊,1983年公社改為鄉,中坪大隊改為中坪村,沿用至今。中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