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窩村屬于武邑縣龍店鄉,位于龍店鄉人民政府以東5公里處。截至2017年底,全村共有120戶423人,耕地2000畝,人均耕地4.5畝。村兩委班子健全,支部3人,村委3人,黨員19名。……。 |
莊窩村是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小覺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30131108219。 |
莊窩村與九口子鄉相距約15公里,與上南莊、上北莊形成三角地形,屬于山區。少有耕地,全村基本靠種植棗樹為生。全村行政面積78畝,平均畝產413畝,全村共156戶489人。 ……。 |
莊窩村位于石家莊鹿泉區 南部,屬山區村,距鹿泉區中心10 公里。全村轄有居民995人,耕地 1113畝,林地148畝,土壤屬壤質黃土狀洪積石灰性褐土和壤質洪積沖積石灰性褐土。村東有源泉渠。村北為龍泉湖濕地。據村中原龍王廟碑文記載,該村建于明朝崇禎年間,取名莊窠,后演化為現名。 ……。 |
山莊窩鋪之謂,是當地群眾對村莊的俗稱。莊窩村……。 |
清朝初,此地有蔡姓居住,取名蔡家莊窩,后蔡姓逐漸遷走,便取掉“蔡家”二字,稱莊窩。因與縣南的南莊窩同名,也稱北莊窩。根據2021年2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忻州市級行政規劃調整的批復》(晉政函《2021》36號),撤銷新寨鄉整建制合并到小河頭鎮,屬小河頭鎮管轄。1958年11月,以所管轄村莊名稱—莊窩村,建立莊窩生產大隊;1984年10月,更名為莊窩村民委員會至今,簡稱莊窩村委會。莊窩村。……。 |
因該村離貫泉很進,原是貫泉村的地莊,清代時有倆戶人家在此定居取名莊窩。1958年屬躍進人民公社所轄。1961年曾設馬坊公社,屬馬坊公社。1984年建制變更村委會。2001年合并鄉鎮歸大嚴備,沿用至今。莊窩村……。 |
因村早年有三千居戶,曾用名三千莊窩。后因人口減少,逐漸演變為莊窩。為其村民委員會駐地,故名。1949年屬右玉縣六區(駐地李達窯)稱莊窩行政村。1953年屬右玉縣五區(駐地李達窯)破虎堡鄉,仍稱行政村。1956年撤區劃鄉,屬范家窯鄉,同時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稱莊窩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左云、右玉兩縣合并,屬左云縣營河人民公社(駐地李達窯)稱生產大隊。1961年復右玉縣,屬破虎堡人民公社,仍稱生產……。 |
該村以姓氏取名,原來叫李家莊窩,后來人們簡稱為莊窩。1956年以前,該村歸懷仁縣所轄,1956年劃歸山陰縣。1949-1956年稱莊窩村,1956-1958年稱莊窩村高級社,1958-1984年稱莊窩村生產大隊,1984年7月17日,撤社設鄉,稱村民委員會,屬馬營鄉所轄,名稱沿用至今。莊窩村……。 |
莊窩村位于縣城東4公里,207、307國道交界處,太舊高速公路平定出入口,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200余畝,343戶,808口人。借助優越的地理位置,立足于交通運輸業,狠抓三產經濟發展,著力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戶戶通硬化路已全面實施完成。村民水費全部免除,閉路電視收視費由村集體代繳,60周歲上的老人領上養老金。植樹造林,村主要街道實現了綠化、亮化、凈化,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環……。 |
相傳其一:因立莊時該村有幾處較好的房舍,得名莊窩。其二:原下七截村(今烈士陵園南面),因生龍駒未敬上,而被官府殺戮,所剩幾人藏于今莊窩村土窯內,而后定居。原名為“藏窩”,后演變為莊窩。清屬樂平陡泉鄉叔尚都,駐松衛。民國初年,屬樂平陡泉鄉,駐沾尚鎮。1914年,屬昔陽陡泉鄉。1918年,實行區村制,全縣分4個區,屬四區。1938年5月,屬昔陽路西抗日辦事處。1940年2月,屬昔西九區,駐地西寨。19……。 |
莊窩村位于河西務鎮北部,東緊臨北運河,全村現有122戶,405口人,黨員21人,村莊占地157畝,耕地875畝,村內無集體企業,私營企業0家。目前村集體無固定經濟來源;年支出一般10萬元,主要用途為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水電灌溉費用等。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6萬元左右,主要依靠種植養殖業及外出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