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村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保合少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150102101203。 |
莊子村是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譚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781115277。 |
莊子村 村莊由來明嘉靖三十六年(既1557年)辛、張、盧、郭四姓氏由四川遷移來此定居建村,起名“辛莊”,之后,于、王、李、趙姓氏遷入。約1890年因莊中民戶割皮業興,故此改“辛莊”為“皮家莊子”,又于解放前更名為莊子村至今。政區人口莊子村位于明村鎮東北部四公里處,南鄰濰萊高速公路500米,804省道2公里,北鄰昌平公路2公里,交通便利,耕地面積3700畝,其中管道網水澆地達3000余畝,水利條件……。 |
莊子村是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臧家莊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70611105228。 |
莊子村基本情況莊子村位于馮家鎮駐地西0.5公里處,總人口1075人,總戶數370戶,現有黨員27名,村民代表30人。莊子村以冬棗、棉花為主導產業。……。 |
莊子村是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龍港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370681002203。 |
莊子【村名由來】鎮政府西4公里。明洪武二年(1369年),程氏由直隸省棗強縣遷此與原址李氏聚居,村名生菜李,爾后更名為莊子。【人口與姓氏】全村100戶,364人。主要姓氏有:韓劉王李田宋張程劉等……。 |
莊子村 村莊由來清乾隆年間,朱姓由朱家至此創新村,為與朱家村保持緊密關系,后人牢記遷出地,故取名朱家莊子,后簡稱莊子。莊子村村委 政區人口位于新河鎮駐地東南4公里。東臨沙疃村,西靠房家村,南隔雙山河接張舍鎮祝家鋪村,北接朱家村。耕地面積667畝,居民78戶,259人。經濟狀況該村以農業種植為主體,不斷發展畜禽養殖業。自1996年以來,發展草制工藝品加工、建筑等。2005年經濟總收入409萬元,人均……。 |
店埠鎮莊子村,位于鎮駐地東南2公里,共有150戶,536人,21名黨員,耕地1100畝。近年來,村兩委一班人始終堅持以發展經濟為基礎,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同時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一是蔬菜生產規模大。近年來,該村村民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蔬菜特色經濟,目前胡蘿卜種植規模500畝,白蘿卜種植規模400畝。闖出了一……。 |
明初,僅幾戶人家始居、距周圍村子較遠。1958年成立莊子大隊,1984年改為莊子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莊子村……。 |
取其所在三個自然村中,兩大自然村即上莊子、下莊子村名的后兩個字得名。1961年同白家,上莊子組建為莊子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上莊子、下莊子分出)更名為上、下莊子村。2005年合村并村時,白家、上莊子、下莊子被合并為莊子村村委會。村民委員會使用至今。莊子村……。 |
莊子村近城靠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共有2683人,耕地面積3788畝。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主要做了兩方面工作:一是抓產業,也就是抓基礎。莊子兩委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和城西黨工委、辦事處號召,把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建設設施蔬菜作為轉型跨越發展和創先爭優的主戰場,他們緊急抓住城西街道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現代農業設施蔬菜示范園項目機遇,“兩委”干部帶頭建棚,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蔬菜,并形成了“大戶……。 |
1948年7月12日汾陽全境解放,至1949年屬八區管轄,1950年至1952年屬六區管轄,1953年至1955年屬垣頭鄉管轄,1956年至1957年屬楊家莊鄉管轄,1958年屬花果山人民公社管轄,1959年至1961年屬楊家莊楊家莊花果山人民公社,1962年至1984年屬楊家莊人民公社管轄,設莊子大隊,1984年6月22日全縣政社分社,實行鄉鎮村制時,莊子大隊更名為莊子村民委員會,歸楊家莊鎮管轄……。 |
莊子村民委位于南城辦事處西北面,西北面與野川鎮毗鄰,南面與谷口村委相連,四面環山,水資源極缺。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180戶,總人口為700人左右,有黨員23人,其中女黨員1人。村主任兼支書邢瑞保,副主任王宏文。全村共有耕地面積900多畝,有山林面積300畝。全村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兼種一些西紅柿、紅薯等其他蔬菜為輔,還利用荒山、荒坡草地養殖一些羊。有一戶養豬戶。原先情況:一、基礎設施方面:村……。 |
莊子村簡介 莊子村位于榆次區東南10公里處的丘陵山區,是鄉政府所在地,地勢東高西低,海拔800—1600米,498戶1430口人,耕地總面積5451畝,其中水澆地1700畝。農村經濟總收入23795200元,人均純收入10400元.莊子鄉屬溫暖干旱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4°C,日照時間長,無霜期147天,境內無任何工業污染,生活和生產用水均為深井水,水質好,空氣質量優,省道太長線穿境而過,西白線貫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