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城墻始建于宋代,夯士結構,全長約9公里,宋元之后,僅余垣壘。明洪武初,江陰倭吳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岡城墻,采用方形青石壘筑,周長746丈,高2丈,寬8尺,東西南北各有城門,東曰宣恩門,西曰定遠門,南曰濟川門、北曰迎祥門。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龔震于治前鑿城為門,上建譙樓,以便民出入,稱新南門。明嘉靖29年(1550年),岷康王奏添東北城1里6分,增設東南北三門。明隆慶元年(1552年)上命寶慶同知段有學,計費砌,建城門三、南曰薰和門,東曰迎恩門,西曰慶委門,城墻長736丈7尺9寸,上廣8尺,垛頭高4尺。明崇禎12年(1639年)岷王朱企豐將城墻增高拓寬,并再展北,計七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