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城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城墻篇

上海古城墻大境閣
  •登上僅存的明代城墻和城樓,感受都市中不可多得的歷史氣息。景點介紹上海市區內現存的古跡屈指可數,位于黃浦區人民路大境路口的古城墻大鏡閣便是其中一處,這是一段30多米長的古城墻和建在古城墻上的大境閣,是明代嘉靖年間留存至今僅存的古城墻。雖然這個景點小到僅用幾十分鐘就能看個遍,但當你走上古城墻,或許能感受到這古樸的建筑散發著的歲月氣息。這段城墻成“凸”字型,原是箭臺,而建立在箭臺上的大境閣是一座造型別致的三層樓閣。另外,當年射箭用的熙春臺和登上箭臺的21級花崗巖石階,也都是明代遺物,有的磚上至今還有“上海城磚”字樣的鈐記。可以依次游覽城樓、關帝殿、熙春臺。熙春臺建于清代,如今里面陳列著…[詳細]
武岡古城墻
  武岡城墻始建于宋代,夯士結構,全長約9公里,宋元之后,僅余垣壘。明洪武初,江陰倭吳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岡城墻,采用方形青石壘筑,周長746丈,高2丈,寬8尺,東西南北各有城門,東曰宣恩門,西曰定遠門,南曰濟川門、北曰迎祥門。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龔震于治前鑿城為門,上建譙樓,以便民出入,稱新南門。明嘉靖29年(1550年),岷康王奏添東北城1里6分,增設東南北三門。明隆慶元年(1552年)上命寶慶同知段有學,計費砌,建城門三、南曰薰和門,東曰迎恩門,西曰慶委門,城墻長736丈7尺9寸,上廣8尺,垛頭高4尺。明崇禎12年(1639年)岷王朱企豐將城墻增高拓寬,并再展北,計七里…[詳細]
宣威門古城墻
  宣威門古城墻(都江堰市)灌縣城墻,為原灌縣縣城城墻,位于中國四川省都江堰市。現存宣威門及部分墻段。2012年7月16日,宣威門古城墻列入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明弘治年間,知縣胡光將原夯土城墻改為石墻,奠定了灌縣縣城基本格局。城墻簡史唐宋據《灌縣志》記載:“唐、宋時城以巨木為柵。”就是用粗大的木材作柵欄,代替環城的城墻。木材容易腐朽,需要經常更換,于是到了宋朝元祐年間,一位叫劉隨的官員被朝廷派到了灌縣。冥思苦想后,劉隨下令:“環植楊柳數十萬株,使相連屬,以為界線。”《灌縣志》上記載了劉隨圍城植柳的事:“今白沙楊柳坪至楊柳河是當時遺跡。”這樣一來,既免除了更換柵欄之苦,植下的數十萬株楊柳又成了…[詳細]
興化古城墻
  興化古城墻始建于南宋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當時興化人為抗擊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筑成一圈長6華里157步、高一丈多的土墻。城墻設有四城門,門上有樓,墻外有護城河相依。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墻重砌為磚墻,高達11米以上。東南西北四門依次為啟元門、文明門、威武門、肇魁門,四樓為觀海樓、懷曛樓、見山樓、仰宸樓。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為防御倭寇的侵擾,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后城墻多次修葺。民國時為方便交通增開小南門、小東門、小北門,至此城墻有了7個城門。興化城墻在歷史上曾多次發揮了抗御外敵的作用。在抵御侵犯者的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過于知縣胡拱辰領軍民力拒元兵入侵事跡,雙方浴血…[詳細]
靖海古城墻
  靖海古城墻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靖海古城墻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奉旨建城,歷13年始成。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重修,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又修。靖海古城近600米的古城墻及東、西、北門歷經460多年歷史的滄桑之后,至今仍保留原來的風貌,是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標志性建筑物。是粵東地區迄今保存較完好的古城墻遺址,于2010年入選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靖海古城墻屬于罕見的石頭城墻,兩邊系條石壘筑,中夯灰土。墻上布滿垛口,垛上有望孔,城墻頂為跑馬道,寬約4米。古城設東、西、南、北4個城門,城門上均勒石刻牌匾:東曰“表海勝概”,西曰“靖海安瀾”,南曰“化捷趨虞”,…[詳細]
杜布羅夫尼克城墻
  從14世紀開始直至1808年,杜布羅夫尼克一直是一個自由邦,稱為“拉古薩共和國”(拉丁語為 Respublica Ragusina,又稱為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該國的國力在15至16世紀時達到高峰,當時它的國力可以與威尼斯及其他意大利海岸國家匹敵;杜布羅夫尼克城墻便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該城墻是指圍繞在杜布羅夫尼克市的一系列防御城墻,是該市的重要防御工事,歷經歲月滄桑,不斷改變與修繕,最終形成現有規模。1979年,這座城墻與古老的杜布羅夫尼克市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現今存在的杜布羅夫尼克城墻始建于14世紀到15世紀,17世紀繼續拓展并加固。它是杜布羅夫尼克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筑物,也是本市人民最引…[詳細]
洗馬林城墻
  洗馬林城墻是洗馬林堡的一部分,據史料記載,洗馬林堡是萬全右衛城(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轄五座軍事城堡之一。洗馬林堡修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年),隆慶五年(1571年)增修磚包,清乾隆六年(1741年)又進行了修繕。《宣大山西三鎮圖說》記載:城堡“周四里零六丈,墻高三丈五尺,底寬四丈五尺,頂寬一丈七尺”,馬面分布四面,共16個。《宣府鎮志》記載堡有“城樓二,城鋪六。門二,南曰承恩,西曰觀瀾。”經歷不同歷史時期變遷和風吹雨刷,現洗馬林堡城墻整體布局尚可辨認,城西北部城墻保存較好,底寬6—7米,頂寬1.5—2米,高8米。近些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縣文物主管部門及時制定…[詳細]
萬安觀瀾門城墻
  據專家考證,在我省,州府一級的古城墻,保存完好的只有贛州城。而作為縣一級的古城墻,能完好地保存千米以上,并且保存兩個以上城門的,只有萬安縣了。始建于宋代的萬安古城墻全長1000余米,墻體厚實,城門古樸,瀕臨贛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月6日,記者漫步萬安古城墻,感受其千古不變的雄姿,探尋其神秘厚重的歷史——從土城墻到磚城墻歷時400多年萬安縣政協副主席、《萬安縣文史資料》主編、江西省歷史學會會員耿艷鵬告訴記者,萬安古城墻的歷史悠久基于萬安縣城的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南唐保大元年(943),地處贛江中游十八灘頭的萬安縣,因“路當沖要,溯上則喉控交廣,順下則領帶江湖,水陸之險阻,漕運之會通”而…[詳細]
郎溪明代城墻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當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個名叫朱升的隱士便告訴他應該“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采納了這些建議。當全國統一后,他便命令各府縣普遍筑城。明代城墻位于郎溪縣建平鎮,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城周長780丈(近6華里),城基寬2丈2尺,上廣1丈,筑東、西、南、北四門和城樓。歷經多年滄桑,古城墻曾有過不同程度的損壞。明朝雖歷有修葺,然史載多語焉不詳。有清一代,于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卅七年(1689年),雍正六年(1728年)進行過幾次較大規模的維修。現僅保持建平鎮原東門至南門渡口約800米一段。1982年,明代城墻由縣政府撥款進行局部…[詳細]
愛德華國王城堡和城墻
  博馬里斯和哈勒赫城堡(主要由軍事工程師圣喬治建造)及卡那封和康韋防御工事位于威爾士北部圭內斯郡的前首府。它們保存極為完好,是愛德華國王統治時期(1272-1307年)殖民和防御工事的典型,反映了當時的軍事建筑風格。哈勒赫城堡本身壯觀的景象、神奇的預言以及所擁有的巨大能量似乎都不足以確保這個偉大城堡的聲名,城堡還跟威爾士的神話和有魔力的女英雄布蘭韋恩密切相連。作為英國最著名的城堡之一,哈勒赫城堡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從峭壁上放眼向城鎮的南部望去,城堡的壯觀景色、海水和山的相互映襯簡直是美不勝收。哈勒赫城堡的建筑本身也是無可匹敵的,經歷了7個世紀的滄桑聚變,它依然是天才的圣喬治•…[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韩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va国产va欧美 | 色综合网站国产首页 | 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