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裴行儉墓
  裴行儉墓裴行儉墓(第一批省保)時代:唐地址:聞喜縣郝莊鄉永青村西南唐史載,裴行儉(619—682年),字守約,聞喜縣人,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其墓原有冢,有石人、石馬,均于60年代平田整地時破壞,現僅存唐代石碑一通,字跡模糊不清,額篆“唐故禮部尚書”字跡![詳細]
回坑遺址
  回坑遺址回坑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聞喜縣陽隅鄉回坑村西100米處地處運城盆地的東北部邊緣,紫金山南側的山前坡地上,地勢北高南低,1954年發現,現存面積15000平方米。遺址中發現的遺跡僅有灰坑一種,地面與斷崖暴露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仰韶文化的缽、盆、罐、碗、杯、瓶等,龍山文化的鬲、折沿罐、杯、盆等。其文化面貌應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遺址保存完整。…[詳細]
晉文公墓
  晉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與絳縣交界的安嶼鎮的下村側,墓高40米,圓形,周長200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主晉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重耳,晉獻公之子。-在外逃亡19年后歸國即位,勵精圖治,使晉國成為實力強大的霸主! x獻公墓位于絳縣南樊槐泉村東嶺。墓高百尺,無祠孤寢,墓形似無柄之木鐸。他是春秋時晉國武公之子,名詭諸,始建都維(山西絳縣)。 晉文公獻公初娶賈氏為妻,無子。繼娶齊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討伐驪戎的戰爭中獲驪姬,生奚齊。獻公寵愛驪姬,常聽其讒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達到讓奚齊繼位的目的。獻公在位二十六…[詳細]
晉獻公墓
    晉獻公墓 位于絳縣南樊槐泉村東嶺。墓高百尺,無祠孤寢,墓形似無柄之木鐸。他是春秋時晉國武公之子,名詭諸,始建都維(山西絳縣)! ~I公初娶賈氏為妻,無子。繼娶齊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討伐驪戎的戰爭中獲驪姬,生奚齊。獻公寵愛驪姬,常聽其讒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達到讓奚齊繼位的目的。獻公在位二十六年。獻公歿后,因其生前昏庸無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彈惡。獻公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x文公墓 在絳縣衛莊下村。文公系春秋諸侯,晉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名重耳。獻公寵愛驪姬,殺太子申生,重耳逃奔到狄(翟)國,在外-19年。…[詳細]
周家莊遺址
  周家莊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絳縣橫水鎮周家莊村東位于中條山脈西側山前坡地上,地勢北高南低,南臨涑水河。遺址50年代發現,現存面積10萬平方米。發現的遺存、遺跡有灰坑和墓葬兩種。遺物主要是陶器。陶系以泥質紅陶為主,其次為夾砂紅褐陶和泥質灰陶。泥質陶以素面和彩陶為主,夾砂陶則以繩紋最常見,彩陶顏色均為黑色,花紋的體裁一般采用連續的弧線三角或勾葉紋構成圖案。器型有鼓腹盆、雙唇口尖底瓶、壺、斂口罐或甕等。從出土陶器的質地、顏色及形制特征看,具有典型的仰韶廟底溝文化類型的特征。近年發現的龍山期遺跡包括壕溝、房址、陶窯、灰坑、墓葬等。一條寬約10米左右的壕溝為埋藏在最底部的年代最早的遺跡,其…[詳細]
荊村遺址
  荊村遺址荊村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萬榮縣萬泉鄉荊村西北500米地處峨眉嶺北側,西南緊靠孤山,北望汾河,東北逐漸下降,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的平緩坡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性質為仰韶廟底溝類型和廟底溝二期文化并存的遺址。1931年進行過發掘。文化層厚約2米,復蓋層1米,暴露有窯址、灰坑。采集有紅陶、灰陶、彩陶、夾砂陶片。遺址保存完整![詳細]
金勝莊遺址
  金勝莊遺址時代:新石器地址:芮城縣大王鄉金勝莊村西50米北依中條山,南臨黃河,南北長約3000米,東西寬600米。文化層堆積厚1—3米,斷面暴露有三層間隔7—14厘米的白灰面。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彩陶、紅陶及夾砂陶片,采集有尖底瓶、缽、盆、罐、豆、鬲等器物殘片。1987年曾出土一件完整的彩陶曲腹罐。紋飾分圓點弧形三角紋、繩紋、劃紋及附加堆紋。還采集有石斧、石刀、石鏟等。為仰韶廟底溝類型文化,遺址保存完整。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坡頭遺址
  坡頭遺址坡頭遺址位于四保子鄉克新民村郭家社,黃河南岸二階臺地上。東至堡子溝,西接郭家社居住區,南依上梁地,北臨堡子溝南端,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50米,面積約5萬平方米。遺址地面暴露大量彩陶殘片,多為鋸齒紋、平行線紋,黑紅兩彩,屬于半山類型文化遺存。另一部分殘片飾折線紋、弧線紋,為馬廠類型文化遺存,其中有飾有紅色和紫紅色陶衣,紋飾色彩黑紅相間,極為罕見。坡頭頂遺址中還發現有窯址和墓葬,窯址長約1.5米,高0.5米,其中有大量的燒結紅土、焦釉塊、炭渣,并有半山類型和馬廠類型的陶片摻雜其中![詳細]
匼河遺址
  匼河遺址位于芮城縣黃河東岸的合河村附近。為河湖相沉積,東北高西南低,沖溝多作T字形,與黃河相接。在北起獨頭北構、南迄洞口南溝的長達13.5公里內,有石器地點十一個,石器分別發現于距地表20多米的紅色土之下的砂礫石層和泥灰層中。合河遺址是目前華北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文化遺址,由于石器的一定組合特點代表一定的文化性質,故合河遺址被命名為“合河文化”,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內外考古學術界所矚目。合河文化上與西侯度文化、下與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其地質時代、為中理會新世早期,約與陜西藍田猿人時代相當。在北起獨頭北構、南迄洞口南溝的長達13.5公里內,有石器地點十一個,石器分別發現于距…[詳細]
薛嵩墓
  薛嵩墓薛嵩墓(第一批省保)時代:唐地址:夏縣水頭鎮大張村北300米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東萬泉(今萬榮縣)人。薛仁貴之孫,曾平安祿山之亂,任尚書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軍節度史,封平陽郡王。該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過洞、壁龕、墓道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長91米。墓前有唐大歷八年(773年)神道碑一通,F存石羊兩尊。甬道內保存有約20平方米的壁畫。…[詳細]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性视频高清天天摸天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 | 思思久久国产精品丝袜 | 五月综合网免费在线视频 | 玩弄丰满少妇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