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粹宮,北京故宮內廷東路建筑,東六宮之一;位于景陽宮之西,承乾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鐘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鐘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后殿曰圣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后復稱鐘粹宮。鐘粹同鐘萃,古代是匯集精華、精粹的意思。清代沿用明朝舊稱,于順治十二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清晚期于宮門內添加垂花門、游廊等。鐘粹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鐘粹門,前院正殿即鐘粹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前出廊,檐脊安放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跴斗拱,…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