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水街道位于高密市南部,版圖面積135平方公里,轄86個村居。省道平日、沂膠、青濟路穿越境內,交通便利。農業初步形成了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釀酒葡萄、蔬菜成為兩大產業。工業基礎雄厚,已形成機械制造、紡織服裝、皮革制鞋、木器加工、建筑建材等主導產業,2007年,被省命名為“山東省制鞋業基地”。服務業迅速崛起,擁有五金建材、電子電器、小商品等四大專業市場。
密水街道位于高密市區之陽,版圖面積31.8平方公里,下轄25個居委會,8.2萬人 口,是一個以國際化農業為基礎、科技化工業為支柱、創稅三產和民營經濟為網絡的高密市最大的工貿園區。 農業穩區是密水街道的鮮明特色。該街道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農業國際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現已成為國家級節水農業示范區、國家級黃淮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和國家級無公害葡萄標準化示范園。擁有以萬畝優質釀酒葡萄、美國加州無核鮮食葡萄、韓國黃金梨為主導的創匯農業基地,產品質量均達到國家質量監督局規定的無公害標準,并已建成了容量達5000噸的釀酒葡萄加工龍頭企業,年產“向華”牌高檔干紅葡萄酒10萬余瓶,由外商投資2000萬元生產高檔果酒飲料的中美韓合資公司業已形成,容量達萬噸的鮮食葡萄恒溫庫正在建設。以“高效、訂單、含稅、創匯、觀光”為鮮明特點的現代農業框架已成雛型。
-
密水街道-建制沿革
2001年3月,以原高密鎮(交通路以東娘娘廟等11個村居除外)人民大街以南的行政區域設立密水街道辦事處,轄南關、東關、農豐、碾頭、東三里、西三里、張家埠、梓童廟、毛家莊、韓家屯、解家村、初家村、張吉村、倪家村、城西、梨園、大胡蘭前、小胡蘭前、卞家莊、幸福村、薛家村、劉戈莊、趙戈莊、譚五屯上村、譚五屯下村25個村(居),人口8.75萬人,面積23.2平方千米,辦事處暫駐長豐街(現駐密水大街中段)。 [2006年代碼]370785003(25居):~001東關社區 ~002梓童廟社區 ~003張家埠社區 ~004毛家莊社區 ~005東三里莊社區 ~006農豐村社區 ~007碾頭社區 ~008西三里莊社區 ~009南關社區 ~010梨園社區 ~011大胡蘭前社區 ~012小胡蘭前社區 ~013城西社區 ~014張吉村社區 ~015倪家村社區 ~016南韓家屯社區 ~017解家屯社區 ~018初家村社區 ~019卞家莊社區 ~020幸福村社區 ~021薛家村社區 ~022劉戈莊社區 ~023趙戈莊社區 ~024譚伍屯上村社區 ~025譚伍屯下村社區附:高密鎮位于高密市中部。市政府駐地。膠濟鐵路橫貫東西,平日公路縱穿南北。1953年設城關區,1957年設鄉,1958年建公社,1981年置鎮,1984年改高密鎮。1996年1月,將荊家莊、許家莊、秦家嶺、單家屋子、羅家莊、小墓田、高家嶺、黃山塋、魯家廟、東觀音堂、西觀音堂、邱家洼12個行政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1997年,面積58.6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南關、東關、北大王莊、西關、交通村、農豐村、城里、東小莊等50個行政村和6個居委會。2001年3月,撤銷高密鎮,將高密鎮交通路以東娘娘廟、前埠口、后埠口、葛家莊、東欒家莊、東小莊、卣坊、張家八里、李家八里、沈家八里、候家八里11個村(居)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以原高密鎮人民大街以北的行政區域為行政區域(交通路以東娘娘廟等11個村居除外)設立醴泉街道辦事處;以原高密鎮(交通路以東娘娘廟等11個村居除外)人民大街以南的行政區域為行政區域設立密水街道。[1]
-
密水街道-工業發展
工業立區是密水街道的成功之路。現已形成輕工、紡織、橡膠化工、木器制作、食品飲料、建筑建材、冶金鑄造農副產品加工七大行業,擁有768家企業、3.6萬名員工、年銷售收入近30億元的企業群體。近年來,該街道充分發揮高密傳統制鞋業這一優勢,力促鞋業上檔升級,計劃總投資4.5億元啟動占地800畝的中國北方最大鞋城建設,經過進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請世界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題字命名“中國北方密水鞋城”和“密水之履,走遍天下”等各種方式宣傳推介,已經在全國亮出了“南有溫州,北有密水”的金牌。已有美、英、俄、日、韓等八個國家和臺灣、香港、溫州等地區的客商開始參與鞋城的建設和經營,中國北方最大鞋城正在密水大地上迅速崛起。
-
密水街道-經濟發展
密水街道辦事處葡萄種植業發展較快,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種植戶各自為政,盡管種植面積較大,但產生不了規模效益。針對這種情況,我局有有關部門聯合制定了無公害葡萄栽培標準,先在示范區內建起有帶動力的樣板田,然后派駐技術人員幫助果農在土壤、育苗、栽培、剪枝、追肥、病蟲害防治、采摘、加工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按無公害標準化要求種植,生產出符合國際化標準的綠色產品,有效提高了農業的產出效益。他們投資110萬元在無公害釀酒葡萄科技示范園建成占地100畝、年育苗能力1000萬株的育苗基地,引進法國赤霞珠、蛇龍珠和梅鹿輒等世界著名脫-種,并實行統一區域種植面積、統一提供良種、統一種植標準、統一提供技術信息、統一簽訂購銷合同、統一采摘加工的“六統一”規范管理模式,使葡萄生產很快形成了該街辦的主導產業。全區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種植戶達到2500戶。被批準為國家級標準化無公害葡萄示范園。以此為基地建起來的葡萄加工企業——山東密水釀酒葡萄有限公司產品供不應求。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忠海實地視察該示范園時,給予了較高評價。
密水街道通過采取龍頭企業聯合農戶的方式,積極搭建農民致富平臺。依托密水葡萄酒廠、永盛食品、超大集團、福匯工貿等龍頭企業,與農民簽訂購銷合同,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聯合體,拉長了產業鏈條,現已發展訂單蔬菜基地2萬畝,釀酒葡萄1萬畝,加快了農民致富步伐。同時,利用協會帶農戶方式,采取“政府引導、農民自愿參與”的方法,成立了各類種植和養殖協會。協會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種養、統一培訓、統一銷售”的原則,增強了農民的市場競爭力。梁家屯村苗木協會帶動農民新發展苗木基地1200畝,培育的綠化苗木由協會統一銷售到各個城市。另外,實行了中介組織牽手農戶經營方式。該街道從優化社會服務入手,大力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引導農民“化零為整”進入市場,增強了群眾抗風險能力。
-
密水街道-特色農業
高密市密水街道國家級無公害蔬菜基地--福建超大集團卷心菜園內,30多名農民正熱火朝天地忙著收菜、裝車。該街道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已帶動起32個“經濟特色村”,使3600多家農戶受惠于現代農業,年均增收3000多萬元。
該街道通過典型示范、政策扶持、搞好服務等措施,使32個有特色農業種、養基礎的村莊逐漸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這些村子通過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有效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苗家屯村瞅準城市建設綠化苗木需求量大的機遇,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培育出的玉蘭、小龍柏等360畝苗木全部被園林部門和大企業訂購,畝均收入6000元。梁家屯、周家屯等6個村發展成為綠色苗木基地,共發展綠化苗木1200畝,每年可為農民增加收入720萬元。
該街道還抓住福建超大集團在高密市設立蔬菜基地的機遇,引導轄區內的苗家屯、曹家屯、新民莊等6個村大力發展精細蔬菜產業,主要種植西蘭花、甘藍等蔬菜,就地收購加工包裝,遠銷日本、韓國,現已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年均增收1500萬元。
-
密水街道-鄉鎮文化
密水街道通過補助、扶持、引導等措施,在村居、社區組織舉辦了一場場形象生動的節日文化活動,從而讓群眾飽享了多姿多彩的節日文化“盛宴”。
該街道為充分組織開展好節日文化活動,為文化活動中的每部彩車補助1500元,每盞組合燈補助400元,每支表演隊補助750元,大大激發了各村居參與春節期間文化活動的積極性。蒔戈莊、南關等村居春節前投資2萬元,新購買了服裝、大鼓等道具,自編自演了反映計劃生育和新農村建設的小品,大大豐富了節日文化活動。同時,明確了任務,制訂了《密水街道2009年春節文化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各社區和教管辦的活動分配任務,并以表格的形式下發到各個村居和學校。南關、碾頭等10個村居組裝了彩車,梓童廟、立新中學制作了12盞形式多樣的彩燈,東關、蒔戈莊等村居組成了高蹺隊、婦女健身隊、秧歌隊等9支表演隊在城區街頭演出。另外,采取多種形式鼓勵村居表演隊自編自演節目。街道自編自演的節目《游鳳城》榮獲市春節文藝晚會演出一等獎,并在碾頭、梓童廟、拒城河等村居的活動中心及街道中心敬老院巡回演出。由蒔戈莊、北王柱、姜家屯、大尹村等村居組織的高蹺隊在春節期間巡回各個村居演出拜年;結合文化下鄉活動,劉戈莊、姜家屯、梁家屯等村居邀請了市鴻展茂腔劇團到村居、社區巡回演出,為群眾送上了喜聞樂見的節目。
-
密水街道-旅游資源
龍山位于密水街道西部的,這里峰巒疊嶂,山勢峻峭,古木參天,林草豐茂。龍山依西北山勢而建,前有觀景亭、承雨池。前院為鐘樓、鼓樓、萬民傘樓、筆劍樓、四座八角0;左右為山神土地廟,正中為四披頭的李白紀念館,知名人士的書畫牌匾懸于廟宇周圍,古樸凝重,莊重典雅。院內環境優雅,綠樹成蔭。中院正殿為李白寢宮,左右分別為文昌宮、楊六郎廟。后院為全館的主建筑,雄偉高大的玉皇觀。玉皇觀為三層的實木塔形建筑,均出角架斗,八角造型,雕梁畫棟,粉壁畫墻,顯現出古建筑師的非凡功力。左右兩座為三霄、圣母殿。2005年新建三樓現代樓房,供館內管理人員和書畫交流人員使用。
鳳龍山每年六月六日為定期廟會,會期三天,參會人員涉及高密市南部六個鄉鎮及安丘市石埠子鎮,人數高達6萬人之多。廟會期間或參觀書畫交流、或旅游觀光、或賣風味小吃、或許愿求平安,大小車輛綿延長達1公里,充分體現了當地群眾對中國唐宋年間文能治國的詩仙李白的崇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