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境為新生成之地,是由黃河攜帶大量泥沙沖積而成,成陸年代較晚。
清乾隆年間,此地屬武定府濱州。
清道光十年(1830)利津縣豐國鎮河瞿村村民遷至今六合鄉于家村北居住,為境內最早的居民;光緒年間分屬沾化縣忠信鄉和利津縣永和鄉。
民國期間,1931年以后屬沾化縣第六區、第七區和利津縣第四區。
1935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遷魯西南的東平、梁山、平陰、陽谷等縣災民4200余人來四扣、六合一帶落戶墾荒,形成四區鄉;1939年1月,國民黨沾化縣黨部、沾化縣政府撤遷太平鎮(今河口區新戶鎮境內);1940年10月,根據中共山東分局指示成立中共清河區委;1942年1月5日沾化縣在太平鎮召開第一次臨時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縣行政委員會,隸屬清河區。
1944年1月,冀魯邊區與清河區合并,成立渤海行政區,境域屬渤海區四專區。
1949年境域西部地區改成義和區、太平區,屬沾化縣轄;1950年5月境域西部隨沾化縣歸屬,東部隨利津縣歸屬。
1956年3月,墾利縣并入利津縣。
河口境域南、東部屬利津縣羅鎮區轄;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同年11月,利津縣并入沾化縣,河口境域全部屬沾化轄轄;1960年7月,境內各公社劃歸墾利縣;1961年,沾化、利津分治,境內劉坨、義和、太平、郭局4個公社歸沾化縣。
1974年6月,沾化縣成立河口辦事處,郭東澄任主任。
1975年6月,墾利縣河口管理區成立,駐東方紅(孤島),1979年1月改稱孤島辦事處,1982年東營市成立,并設置河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