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鎮張莊村位于司馬鎮鎮府駐地西側,靠近省道棗曹線兩側。全村共2個村民小組,126 戶,438口人。其中黨員24人,高中以上學歷7人。現有農業用地760畝,其中大蒜690畝,小麥玉米60畝,林地面積5畝,蔬菜面積4畝。現有農業用地830畝,其中的小麥60畝、玉米37畝,其中塑料大棚4畝。至2011年底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00元。
一、 村基本情況
(一)村級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情況
張莊村共有黨員24名,支委3人,村委3人,低保戶4戶。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張進倉現年50歲,中專學歷,1998年入黨,1990年任村支書,1997任村書記兼村主任。村兩委班子成立后努力推進村級事務規范化管理,健全農村基層組織各項規章制度,堅持對農村低保、新農合參保、社會救助及財務等事項進行公開,積極接受群眾監督。在農村基層堅持民主、公平的原則,為村民排憂解難,使村民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層,目前村兩委發展預備黨員1人,推薦入黨積極分子1名。
(二)經濟發展和集體收入情況
目前,村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其中主要農作物為大蒜、棉花、小麥、玉米,部分村民種有少量塑料大棚,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居住于省道棗曹線兩側,少數村民已經發展成為個體戶,主要經營農資產品。
(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目前村內主干道鋪設有柏油路,貫穿于村內東西及南北方向,對于村民農作物收割及出行提供很大便利,村內戶戶基本安裝有自來水設施,基本實現自來水戶戶通,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的了村民用水質量;村內已基本實現電訊、有線電視“雙通”,并且戶戶基本使用上電視、電話等現代化設備,進一步滿足了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村內有部分農戶庭院外種植一些蔬菜、棉花等農作物,但也存在部分村民農作物秸稈亂堆亂放問題,特別是把農作物垃圾堆放于道路兩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容村貌,結合農村“六大工程”建設,我們將著力對環境進行整治,針對農村渠道最后一公里卡脖子問題,我們將著力抓好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村渠道配套設施建設,協調村兩委發動群眾對現有引排水渠道進行擴深、增容,提高抗旱、防汛能力,確保農民正常的生產生活。
(四)民主管理、信訪和社會穩定情況
村兩委班子堅持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及時對中央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進行落實,特別是糧食及農資直補、良種直補、新農合參保、社會救助、撫恤金發放、農村低保等情況進行及時公開,有時村兩委班子通過村內擴音器對上級政策進行解讀,讓村民很好的了解到上級政策及村務開展情況,積極接受群眾監督。
(五)精神文明建設情況
村兩委積極組織宣傳好“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多種文明創建活動,目前已有不少家庭成為十星級文明戶,在群眾中努力倡導文明、科學、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目前村民參保率達90%以上,新農合參保率100%,全村育齡婦女45歲以上76人,雙女戶10戶,無計劃外生育;農村子女基本完成9年制義務教育,大部分享受過初中及以上文化教育,村民文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六)在外工作人員情況
村內在外務工人員9人,學生3人。
(七)村致富人才情況
由于張莊村位于棗曹線兩側,有20余戶以飯店、經營農資、超市等方式做點經營。
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民計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1)村集體經濟薄弱。沒有村辦企業,村級收入很少,辦公經費緊張。
(2)產業結構單一。村民由于缺乏資金、無技術特長,種植一直以大蒜、小麥為主,增收致富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