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峪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地處鎮政府駐地西北13.6公里。西鄰泰安,南鄰安予,東鄰楊家圈,北鄰潘家溝。全村可耕地283畝,山場面積4000畝,517口人。
全村共有劉、楊、程、曹、蘇、周、谷、吳、陳、李、孫、張12姓,劉、楊、程姓人多。李姓、谷姓最早遷來,原村名叫李家莊,因與大槐樹峪李家莊重名,且村址處在山溝中的三岔口上,故改名為岔峪。
岔峪村清末屬水南保;民國初年,屬香山區;1951年屬十三區:1955年屬香山區大槐樹鄉;1958年屬大槐樹公社;1959年屬大王莊公社;1984年屬大王莊辦事處大槐樹鄉;2001年屬大王莊鎮。
據傳村中原有古槐兩棵,樹旁有關帝廟一座,廟于建國前已毀,現尚有石碑一座存于大隊院內。其中一棵古槐被毀于-年代,所剩一棵約兩人合圍粗,枝繁葉茂。
村西南有一山溝,名叫西青崗。據傳溝北坡根曾有一古寺,寺內有一和尚,與村內一村民時常往來。一天,和尚在村內從中午一直玩到深夜。因出門時忘記關門,有一狼乘虛而入。和尚深夜回到寺院后,被狼所害。過了很長時問,村內友人因久不見和尚生疑,遂約上幾個人前往觀看,久呼不應就撞門而入,只見室內一片狼藉,和尚被吃得所剩無幾。門上被狼爪抓出條條痕跡,狼也斃命于室內。古寺遂廢止。于是就有了“吃了和尚餓死狼”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