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濟南市 > 萊蕪區 > 高莊街道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高莊街道概況

[移動版]

高莊街道位于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因駐高莊村而得名。北與鳳城街道辦事處隔汶河相望,東與顏莊鎮毗 鄰,西與牛泉接壤,南與新泰市蓮花、新甫二山之分水嶺為界。轄90個行政村,面積150.7平方公里。明弘治初年,李姓由李家封邱遷此建村,因址在麻埠嶺北平坦高地上,故名高莊。街道境域為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南部,蓮花山連綿百里,北部大汶河潺潺西流,由南向北自高而低,依次呈階梯形傾斜。由東向西呈“四峽三河”的地形,以蓮花山為基點散射狀分布。發源于蓮花山的蓮花河、新甫河、汶南河蜿蜒而下注入大汶河。高莊山川秀麗,勝跡眾多,人文底蘊豐厚。舊萊蕪八景中的“蒼峽雷鳴”景觀就在高莊境內。

-

政區沿革

高莊行政建置沿革多有變化,從古至今,歸屬屢經變遷,明清歸萊蕪縣所轄。清末屬南鄉的汶陽保、西廂保和東鄉的故事保所轄。民國初年歸一區(城區)、三區(漢南)、四區(顏莊)所轄。1941年屬新甫縣。1943年,始歸新泰縣,旋歸新甫縣。1945年10月稱汶南區。1950年改稱第六區。1955年復稱汶南區。1958年設高莊鄉,同年10月,改稱高莊公社。1960年撤銷,北部歸礦山公社,東部歸顏莊公社,西部歸牛泉公社。1964年恢復建制。1984年改稱高莊辦事處。1985年10月,改稱高莊鎮。2000年12月,鄉鎮區劃建制調整,與南冶鎮合并新建高莊街道辦事處。

-

特色產業

高莊街道還是萊蕪生姜的主產地。萊蕪生姜是全國名貴產品和中國蔬菜優良品種,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姜塊肥大、皮薄絲少、辣濃味美、色澤鮮潤著稱,富含多種維生素,既是調味品,也是保健品,益胃脾、散風寒、止嘔吐,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早在1960年2月全國“三辣”規劃會議就把萊蕪生姜列為名貴產品。中科院把萊蕪生姜編入《中國蔬菜良種》一書。1997、1999、2001年,連續三屆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定為名牌產品。1961年萊蕪被列為省屬生姜、大蒜、大蔥商品基地,1997年8月萊城區被命名為“中國生姜之鄉”,生姜產業被確定為“國家星火區域性支柱產業”。

-

名勝古跡

蒼龍峽在勸禮村東,是魯家河與汶南河的接口處,峽口與峽底落差30米,是南部丘陵與北部平原的交界地段。峽西岸有一天然石洞,可容數千人。峽內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特別是東崖石縫中兀起的一大溶洞,形若蒼龍,每當天晴,斜陽東照,石龍倒映水中。待到波隨風起,影隨波興,但見鱗光耀眼,宛如蒼龍游動,故取名蒼龍峽。峽東原有始建于元代的七級寶塔,西面有建于明代的望峽樓閣。明代天啟年間督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并提都軍務兼理河道的亓詩教即歸隱于此。清初,陜西榆林兵備道按察司副使張道一也曾在此隱居。懸崖石壁上有金元與明清達官名人的摩崖石刻多處,如“醉石”“醉翁”“待月”“云窩”“云堤”“桃林”“謝公墩”“藏珠泉”等。此題刻寫的酣暢淋漓,刻的妙手傳神,既蒼古渾厚,又飄逸瀟灑,極具藝術價值。

-

人文景觀

在蒼龍峽西岸,初為邑先達亓詩教故園。清代陜西榆林兵備道按察司副使張四教(1602~1694),今萊城區和莊鄉張家臺村人。購居于望峽樓后,有名言曰:“上有藍天麗日,下有青山綠水,中有不貪之心,還復何求?”故更樓名為“樂饑齋”。蓮花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詩經》就有“新甫之柏”的記載。據傳,漢武帝曾巡游蓮花山,遺有“迎仙宮”“漢離宮”“甘露宮”等古跡。唐宋以來這里為一方香火圣地和游覽勝地,形成了佛道儒諸家并存,互相影響的文化格局。縱覽山中諸多景觀,廟宇、庵堂遺址,亦可洞觀蓮花山輝煌的古代文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蓮花山為革0據地,著名的“蓮花山起義”彪炳千秋,新甫縣遺址,已成為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教育的基地。[1]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 亚洲222cc在线观看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中文乱码 | 亚洲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