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濟南市 > 萊蕪區 > 高莊街道 > 響水河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高莊街道響水河村概況

[移動版]

響水村位于萊城西南4公里。高莊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1公里多。北鄰上臺子,南接石棚,東西隔嶺與埠陽村、槲林村接壤。全村77戶,總人口267人,土地250畝。

村莊沿河而建,發源于徐家峪南部山區的一條小河,由南向北穿村而過,經坡草洼入汶河。村南有一瀑布,每逢雨季,河水漲滿,飛流直下,聲似雷鳴,數里可聞,故村名為響水河,因重名,故于1982年經萊蕪縣地名辦公室批準改名為響水村。

響水村現有劉、張、吳、亓、伊、彭、段7姓,劉氏居住時間較長。清道光年間,劉氏家族中劉琢中過舉人。清光緒初年,伊永祿中貢生。

響水村舊屬城區月盛鄉;解放初期屬十六區汶南鄉,后改為蔴灣鄉;1958年屬高莊人民公社;高莊人民公社撤銷后屬礦山人民公社高莊管區;1964年高莊人民公社恢復仍屬高莊;現屬高莊街道辦事處管轄。

響水村確切建村年代,現在無法考證。因村南巖石質地優良,且有一大型采石場遺址,傳說乃當年修建萊蕪城墻時開采的。老人流傳:“先有響水河,后有萊蕪城”。以此而論建村年代當在明朝或明朝以前。村中原有關帝廟一座,傳說始建于永樂年間,后年久失修坍塌,抗日戰爭爆發后,村民集資重修關帝廟,目的是祈求關老爺保佑一村平安。重修后的關帝廟乃磚石結構,青磚黑瓦,古樸典雅。村北有土地廟一座,系用5塊巨石砌成,從巨石侵蝕的程度分析,距今至少有七八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歷史。

村內原有古槐一株,高約10多米,粗可數圍,1952年與上臺子村合辦小學時伐了做了課桌凳。村后土地廟左右各有古槐一棵,樹身俱已中空,樹洞中可容數人,已于1958年煉鐵時砍伐了,而今三株古槐俱已無存。

響水村地處丘陵,村中有河,可謂有山有水,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特別是“桃源仙境”,“崮子崖奇觀”,“村前飛瀑”,“村后牛槽灣”。村民稱之為響水四景,對其情有獨鐘。

村中有南北二橋,北橋建于1973年,單孔石拱橋,橋高5米,寬3米,長15米,后于1988年加寬至5米,橋兩邊有鐵欄桿。南橋建于1987年,為雙孔石拱橋,橋高5米,寬4米,長18米:兩邊有紅磚砌成的橋欄桿。南北兩橋均用精雕細刻的優質青石建成,造型優美,古樸典雅,橋體堅固,成為村內一大景觀。

響水村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瀝青路直通村里。出村北行1公里即接鄂牛路與下臺子,交通便利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特別是帶動了運輸業和采石業的發展。全村有20多臺拖拉機,村南有四處石料廠,每天都有大量優質石料源源不斷地運往萊城各建筑工地。同時村民生產的各種水果、生姜等農產品也都能及時運往外地銷售。

響水村人口少,解放前沒有學校,1952年與上臺子、下臺子合辦小學一處,學址在上臺子村。1964年自辦小學,一個班,三個年級復式教學,學生共計30多人。到1970年擴充到兩個班學生共計60多人,仍是復式教學。1980年仍與上臺子合校,校址在上臺子村。現在學生上學都在高莊中心小學,校址在高莊村。村民大都重視教育,尊師重教,舍得在教育上投資,解放后有十幾人考人大學,亓慶華、亓慶貴、亓大棟等人是其中較有成就者。

響水村原來沒有水井,村民生活用水都到河里去挑,既不衛生也不方便。為改變這一狀況,1965年秋后在村南瀑布下面的河床西側,放炮鑿石,在青石板上打出了一口26米深的水井,井水甘甜,可是好景不長。1975年以后,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往往干涸。吃水再度成了困難。從1975年后村投巨資鉆深井7眼,最后于1979年在村西鉆出一眼300米的深井,水量豐富,水質優良,隨即建了水塔,村民們都吃上了自來水,又建了揚水站,修了500米長的水渠,全村半數以上的土地都澆上了水。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伊人麻豆影院青草国产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 日本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 久久综合国产高清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