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濟南市 > 萊蕪區 > 苗山鎮 > 西杓山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苗山鎮西杓山村概況

[移動版]

西杓山村位于長勺之戰的古戰場,萊城偏東北方向20公里,苗山鎮西北12公里處。全村現有耕地1176畝,325戶,904口人。村中現有劉、王、喬、郇、陳、李、郭、翟、張、楊、呈、孫、邵、趙、吳15姓氏,其中劉、王二姓人口最多。

據《萊蕪市志》記載,西杓山村在清末屬勺山保所轄;民國初年,稱第六區;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志》記載:“勺山鎮•西杓山”;1941年初屬萊東縣苗山區;1945年10月仍稱苗山區;1951年3月,改稱第九區;1955年復稱苗山區;1958年3月,分為苗山、龍角鄉,屬苗山鄉;同年10月合并稱苗山公社,屬杓山管理區;1984年改稱苗山辦事處,屬見馬鄉;2001年,西杓山村隸屬苗山鎮至今。

西杓山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積極支前,為軍隊籌糧、供草、碾米、做軍鞋。許多村民很早便參加了革命,有8人在抗戰中為國捐軀,他們的英名刻在村南的西杓山烈士紀念碑上。

西杓山人不僅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他們在建設家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成績。他們一直重視農業生產,自古以來村子受耕地面積、水澆條件限制,多種植大豆、谷子、高粱、地瓜、小麥、玉米,產量很低。1965年,原壽光造紙廠-劉漢三回鄉任村書記,帶領村民決心興修水利,綠化荒山。在村南的杓山寨植滿花椒、板栗、棉槐。當年便組織勞力在村西南挖出一大方塘,然后又建起一寬約l米左右、長約80米的引水渠。之后,從苗山購買一臺大馬力抽水機。由于當時道路難行,無法用車輛運輸,村里就組織了60多名壯勞力,歷時一天將機器抬回機井房。當清澈的井水被抽到高高的渡槽時,村民們個個臉上樂開了花。他們親切稱此井為“大碼頭”井。此井幾十年來,為杓山的糧食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3年,全村在“農業學大寨”形勢下,展開了改河造地運動。全體村民苦干了3個冬春,搬遷房屋642間,將老河改為從原村莊中部穿過,直線西行,這樣新增了土地520畝。當年種植的大麥、雜交高梁喜獲豐收,糧食總產由原來的2萬多斤,一下增到23萬斤。后又購進小麥、玉米新良種,成立了科技隊,糧食總產量達到了120多萬斤。同時村里還購置了播種機、脫粒機、揚場機等一系列機械,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觀。現在,隨著形勢的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村民已將原來單一種植糧食作物的模式,逐漸轉到種植經濟作物上來。1998年,村民劉漢恒將自家2畝糧田改種了圓蔥種,當年收入8000多元。

1975年,籌措資金,開始從事運輸經營。1978年,村里又籌資2.8萬元,建起了磚廠一座。直到2000年,由于磚廠土源短缺,村委決定將磚廠停辦,將土場深耕變成良田,又將磚窯填平,規劃了養殖小區。1995年建起了長勺機械廠、長勺塑料廠、地毯廠、長勺大酒店。并購置汽車3部,農用車數輛,使全村企業年產值達到了100多萬元,創利稅30萬元。

西杓山人注重文化教育。村西有小學一處,原為目蓮寺,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學校。此校最早的教師是呂憲梓(呂家芹村人)、李守珠(野槐峪村人)。民國二十幾年間,李聘三(楊家嘴村)、喬約三(西杓山村)、王傳壽(西杓山村)先后在此任教。解放前后,五色崖村張愛常在此任教。學生來自周圍杓山前村、漫道村、孫家峪村、宋家峪村和西杓山村。1972年,此校改為杓山聯辦中學。1983年,此校初中部遷至漫道村,學校小學部仍在原址。2000年,小學三至五年級遷往漫道聯小,只存一、二年級。至2002年,杓山目蓮寺學校已有88年歷史。這些年間,從此校走出的師生已有許多人做出了驕人的業績。1977年恢復高考后,全村共有64人考人大中專院校。

1978年,村中通電。2002年成為電話村。

西杓山的明天會更美好。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性色AV一区二区三 | 中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 午夜一区二区免费福利麻豆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 | 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