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峪村位于萊城東北35公里、鎮政府駐地2.5公里處。東與茶葉口鎮船廠村接壤,西面是東下游,南面與東站緊挨,北面隔山與嶺東相望。由上東峪、中東峪、下東峪三個自然村組成。現有人口1072人,耕地1008畝。
據傳明成化豐年間翟姓遷此,劉姓早居,始建村時間無考。因址在山峪中,村邊有泉曾名東泉峪,后簡稱東峪。據畢氏譜碑記載,明天啟年間畢姓遷此,穆姓早居,因址在東峪村北,以村名村,故名上東峪,隸屬東峪村。據曹氏墓碑記載,明代中葉曹姓建村,因址在東峪村南,以村名村,故名下東峪,隸屬東峪村。村0有畢、翟、王、穆、曹等幾姓,其中畢姓人口較多。
抗日戰爭初期,因襲舊制,雪野鎮的大部分村莊分別屬于萊蕪縣第七區和萊蕪縣第八區管轄,當時區以下設鄉(鎮),鄉(鎮)直接領導村,東峪村隸屬七區所轄;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同年1945銷鄉(鎮),劃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東峪村屬萊北雪野區:1舛5年10月,三縣合并,復稱萊蕪縣;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雪野區為十二區,東峪村隸屬十二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地名區,東峪村隸屬雪野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東峪村屬上游鄉;同年10月,上游人民公社成立,東峪村劃歸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公社改為上游辦事處,東峪村隸屬大廠鄉;l985年11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個鄉(鎮),東峪村隸屬上游鎮;2001年,撤鄉并鎮后,上游鎮、雪野鄉、鹿野鄉合并為雪野鎮,東峪村隸屬雪野鎮。
近幾年來,東峪村干部群眾治水、修路、開發土地不停步。先后挖大口井、修建水庫8處,配套水渠3000多米,整修生產路、營林路10公里,生產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村兩委因勢利導,發動村民大搞種植結構調整,逐步改變了老百姓傳統的以糧為主的種植模式。大蒜、生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已成為老百姓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鼓勵村民養豬、養牛、養羊、養雞、養魚,千方百計增加收入。過去以種玉米、小麥為主,近幾年改為以種姜為主。大部分勞力農忙時節在家種地、收莊稼,農閑時到外打工,以到濟南、淄博干建筑為主,也有人干起了買賣。村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