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山東省 > 濟南市 > 萊蕪區 > 雪野街道 > 南欒宮村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雪野街道南欒宮村概況

[移動版]

南欒官村位于萊城北40公里、鎮政府駐地4公里處。東鄰欒宮村,南鄰東峪村,北接北欒官村,西至嶺東村,耕地面積1736畝,現有人口2243人。

據村碑記載,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山西因大旱,從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歷時50年內大批移民東遷中原、華東數省,遍及大半個中國。而部分移民落根于山東。據《欒氏譜》記載,明永樂年間,欒姓由淄博遷此,張姓早居,原址在北欒官南,以村名村,故名南欒宮,F今20姓,以王、魏姓居多,是雪野鎮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村莊。

抗日戰爭初期,因襲舊制,雪野鎮的大部分村莊分別屬于萊蕪縣第七區和萊蕪縣第八區管轄。當時區以下設鄉(鎮),鄉(鎮)直接領導村。南欒宮村隸屬七區所轄;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新甫三縣。同年,撤銷級(鎮),劃大區為小區,以區轄村,南欒宮村隸屬萊北雪野區;1945年10月,三縣合并,復稱萊蕪縣;1951年3月萊蕪縣改地名區為數字區,雪野區為十二區,南欒官村隸屬十二區;1955年10月,萊蕪縣又恢復地名區,南欒宮村隸屬雪野區;1958年3月,撤區劃鄉,南欒宮屬上游鄉;1958年10月,南欒宮村劃歸上游公社;1984年4月,上游辦事處分為上游、雪野、鹿野三鄉(鎮),南欒宮村隸屬上游鎮;2001年,撤鄉并鎮后,上游鎮、雪野鄉、鹿野鄉合并為雪野鎮,南欒宮村隸屬雪野鎮。

南欒宮村歷來非常重視教育事業。早在清末,村民王連居先立私塾,招收數十名學生,并雇請私塾先生。后競相效仿。到1966年撤消高考前,共走出本科生5人、大專生43人;謴透呖己,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曾兩度翻新校舍。為加強對后人的教育,村兩委于1995年在劉繼福書記的帶領下,動員全村捐款捐物,投資17萬新建校舍44間,內部設施齊全,師資完備。張廷加接任新校的第一任校長。

南欒宮村水源貧乏,為解決灌溉難的問題,村民捐資出力,先后修建了林峪水庫(投資147萬元,儲水量42.5萬方,庫壩身高22米,長105米,上庫基寬2米,底寬8米),大南峪水庫(投資36萬元,儲水量為14萬方),小南峪水庫(投資7萬元,儲水量為10萬方)三座水庫。其中大南峪水庫山路崎嶇,村委劉書記帶領村民先筑路14里,解決了南峪道路運輸難的問題。為有效利用水源,投資36萬元,從朱家峪修管道4222米。三大水庫的建成,使本村80%的土地實現了自流灌溉,極大地改善了生產條件。

近幾年由于放牧和砍伐,9300畝山場已不同程度地遭破壞。從2000年開始,村領導抓住改革契機,實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對山場作價拍賣。不到一年的時間,7800畝山場全部拍賣給村民。林業部門及時為農戶核發了林權證,依法保護了林權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調動了群眾投資投勞的積極性,加快了荒山治理步伐,走出了一條“以山養山,以林養林”的好路子。除此以外,還對灌溉設備限時拍賣。1997年,投資47萬元的自來水工程峻工。南欒官村成為雪野鎮率先吃上自來水的村莊。“戶戶吃水不出門”成為南欒宮村的代名詞。

“昔日黃水不清,今日改名換姓。,”

穿村而過,有一條“黃河”。昔日這條河為村民的來往帶來了不方便。后來在錢如杰、王曰太書記的先后帶領下,整修河道。河兩岸修起了4米高的河堤,先后在上游、中游和下游筑起三座橋,改變了村貌。劉繼福書記帶領村民硬化路面800多米。后投資27萬元再次硬化路面。至此,硬化路面總面積l萬平方米,還在路側建防護欄。在2001年12月20日路面硬化、深井工程典禮大會上,順河街更名為泉城街,市民政局、市財政局、中國銀行萊蕪分行三單位響應市委、市政府實施“富民強村工程”的號召,組成工作組幫扶完成。泉城街硬化全長760米,寬5米,井深175米,每小時出水30方,擴大水澆地300畝。

“法德結合、文明理家”,醒目的標語隨處可見,該村先后被評為“法德文明示范村”。2001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村、區先進黨支部。續5年被評為市級農村基層紅旗單位、先進村委辦公室,一枚枚榮譽獎章映人眼簾。

走近南欒宮村,文明、親情處處可見。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五月婷婷婷婷在线视频 | 青草久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影院在线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久久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