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社區
村莊由來 明朝永樂二年,林氏先祖從云南(山西大同以南)遷居濟南,一年后再遷青山南側林家臺子。因水源不足,又于明朝永樂四年遷此定居。因該社區處于黃山西北,以山取名。隋氏先祖從山西省小云南先遷至“肖旺疃”(現曉望社區),隨后其長支到此定居。后來,林、張、劉姓居民先后由青山社區、王哥莊社區來到這里,形成了村落。
政區人口
坐落于嶗山東麓王哥莊街道駐地東南11.8公里處,北鄰長嶺社區,東面嶗山灣,隔海與大管島、獅子島相望,南鄰黃山口社區,西依黃山崮,整個地勢西高東低。2004年有社區居民330戶,971人,林姓占70%,其余的為隋、林、張、劉等姓氏。
社區特色 社區周邊是一些獨具特色的山嶺奇峰,如黃山崮、望海樓、萬年船等,最使人稱奇的是黃山崮下的桃核石與風涼澗。桃核石形象逼真、鮮活,桃核與桃仁的輪廓清晰可見,如同鬼斧神工、令人留連忘返。相傳當年觀音菩薩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吃仙桃時,將桃核拋落在這里,變成現在的“桃核石”。在黃山崮與萬年船(黃山上的一塊巨石,遠望象一只帆船)兩山之間有一山澗,山澗中有一泉,常年不涸,水質甘冽,夏季路人愿在此休息乘涼,故名“風涼澗”。
黃山村貌
經濟狀況 社區經濟以漁業為主,兼有農林和采石業。社區東的人工漁港是主要的漁業設施,1964年僅能停靠漁船10只,后拆除,現已建成6000余平方米的新港,可停泊20馬力以上的漁船30只,到1997年已有捕撈船70只,養殖船50余只。農、林業原有耕地412畝,山嵐2000畝,主要出產小麥、玉米、地瓜、花生。山嵐上植生態公益林1851畝,主要植有黑松、楸、柞、梧桐等。因社區遍布多年的大楸樹,被譽為島城楸樹第一社區。社區西北山澗之南的高埠上有一柞樹,樹齡悠久,被列為嶗山第一柞樹。改革開放后,社區根據地處太清宮景區的地理位置特點,開辟茶園140畝,建起了青島茗綠茶廠、青島碧華隆茶廠、青島玉璽天茶廠。其中青島茗綠茶廠,先后榮獲青島市第二屆綠茶評比一等獎,青島市綠色食品協會推薦食品。社區還引進了青島泡花堿廠興辦的“黃棚山莊”,新建了容量15000立方米的黃山水庫,修建了3000余立方米的塘壩,解決了茶園灌溉的難題。整修了500余米河道,硬化路面5000平方米,并進社區路進行綠化。重建了黃山小學,有170戶社區居民住上了新建的二層樓。2004年該社區經濟總收入4730萬元,人均5592元。
聯系電話:86-0532-8794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