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城鎮位于山東省新泰市南部,與臨沂市的平邑縣、濟寧市的泗水縣交界,1986年成立放城鄉,1993年改為放城鎮,全鎮轄23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共9065戶,33418人。全鎮總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9260畝。轄區內地勢呈北高南低,北半部以丘陵為主、南半部為丘陵、山區。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3.76億元,人均純收入3124元。
二、悠久的歷史
放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鎮,始建于春秋時期,系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林放的故里,境內文物眾多,閣老山元代摩崖刻像是山東省唯一的一處元代刻像,洙水下游名勝“小三峽”相傳為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處,“小三峽”以西“春秋古道”為齊魯兩國的交通要道,明代修建的東街清真寺,為泰安地區最古老、保留原貌最完整的清真寺。
三、優良的基礎設施
放城地處交通要道,省道新棗公路貫穿全鎮南北,北距-公路新汶出口僅15公里,南距327國道、兗石鐵路僅10公里,“十一五”期間將建成的新平鐵路穿鎮而過,鎮內所有村、所有產業區的道路全部硬化,四通八達。放城鎮屬淮河流域,境內洙水從北向南貫穿全鎮,是泗河的主要支流,境內擁有大小水庫塘壩68個,水資源充足。
四、豐富的資源
(一)農業特產資源。“馬家寨子”香椿有千余年的栽植歷史,現栽植5000畝,被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封為天下香椿之冠,列為皇宮貢品,是國家級綠色食品;“梅鹿山”牌小米品質優良,也是農業部認證的國家級綠色食品,2005年年產1500噸,全部銷住北京、上海等地超市;“秋紅蜜”桃是放城水果特產,現栽植8000畝,口感品質均屬桃中精品;“泰山紅”石榴口感好、耐貯存,現栽植3000畝;放城是新泰優質半蔓大花生生產基地,為傳統出口產品;地瓜淀粉規模大,年可產地瓜淀粉及粉皮、粉條、粉絲等制品6000多噸;太平山千畝綠色茶園的有機綠茶生長良好,茶園擴規、炒茶廠建設、品牌注冊正在進行;東石井名貴花卉繁育基地,現有萬壽果、火龍果、印度棗、美國海棠等十幾個品種,為北方地區較大的熱帶、亞熱帶名貴花卉繁育基地;全鎮現有食用菌科技示范園4個,雞腿菇、平菇大棚571棚,2003年,被山東省食用菌協會評為“山東省食用菌生產先進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