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地境內最早的居民點為明洪武和萬歷年間的閣老殿和蔣家橋。
清代,相繼形成南北趙家巷、顧家宅、大邢家宅等17個自然村。
民國初期又形成虹梢小集鎮和大圣廟村。
1930年4月,其美路(今四平路)穿越地境。
1937年,抗戰爆發,南北趙家巷、虹梢、顧家宅、黃家宅等村落部分或全部被日軍燒毀。
1949年上海解放時,地境內仍為市郊農村。
1954年10月由原江灣區第四辦事處劃出部分地段組成第八辦事處,1955年改名為四平路辦事處。
1965年稱四平路街道。
1968年1月稱四平街道。
1987年復稱四平路街道,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