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大荔境內人煙稀少,隨著歷史長河的推移,到魏晉南北朝時候,五湖內遷延續至宋隋,各少數民族多入關中平原,形成大荔戎,其中以羌族后代為主,經過長時間與漢民族融合,在羌白地界繁衍生息至今。使這里成為人口約32000人的一個大鎮,共17個行政編制村,108個村民小組。
羌白由于獨特的氣候、土壤、水分條件,種植西瓜歷史悠久,享負盛名,羌白西瓜的獨特特點——個人、沙甜、皮薄、水分含量高,同時,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四大產業發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大棚蔬菜、洋香瓜、梨棗,冬棗等都有大量銷售,這些拓寬了市場銷售品種,增強了風險抵御能力,改變了單一的產品結構。
羌白位于臨渭、蒲城交界,是大荔的西大門,緊挨108國道,交通十分方便,加之這幾年村級道路化建設,大部分道路鋪設了柏油,使這里盛產的西瓜、洋香瓜、梨棗等不斷地運往新疆、西安、蘭州、甘肅等地,打開了羌白的“同州”西瓜的知名度,使注冊的“同州”品牌,在社會上增強了競爭能力。
羌白所轄17個村的村級班子,村情好,班子團結,富有科技創新思想,帶領群眾不斷增加收入,掌握各種致富技術,使各村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不斷貫徹縣、市、省、中央的各項政策,使國家的大政方針在基層開花結果,促進羌白經濟不斷發展,使羌白這個古鎮、老鎮更加煥發青春活力,更加輝煌。.